□ 通讯员 邓季林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勇,是从公安县孟家溪镇黄金堤村走出的环境治理领域专家。多年来,他始终心系家乡生态,怀揣赤子之心,将专业学识化作反哺故土的动力。
面对黄金堤村淤泥湖边水质恶化、空气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陈勇利用专业优势,带领团队牵头制定《黄金堤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提出“水生植被修复+岸线生态屏障”的系统性治理路径。在陈勇团队的指导下,村集体开始栽种沉水植物,沿湖种植水源涵养植株。仅两年时间,水质标准不断提升、空气愈发清新、水环境明显改观,该村“夏天泛臭、雨季泛涝”的窘境得以彻底改观。
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更成为了富民工程。陈勇团队提出“生态修复+劳务吸纳”模式,将技术性工程转化为村民增收平台。在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中,陈勇结合村级实际情况,精准把握村民需要,联合村集体精准对接村民务工需求,吸纳60余名劳动力开展苗木管护、疏沟清淤、植草植树等,共同助力生态修复。通过这种“以工代酬”的方式,村民不仅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还切实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陈勇团队定期开展环保技能培训,培养本土环境维护员12名,积极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家乡建设,引导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环保志愿小组,定期巡查水域、清理垃圾,形成了“人人护水、户户植绿”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局面。
“用水难”问题曾长期困扰黄金堤村八组。陈勇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联络村“两委”干部,并开展实地勘测。他提议将李家垱三块低湖田改造为集中蓄水堰塘,以解决组级生产用水的难题。为确保项目实施不破坏生态环境、不破坏水资源,陈勇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联络水利专家为升级改造工程提供指导性意见,指导黄金堤村完成了李家垱提档升级改造,切实解决了八组生产用水难题。
“家乡的每一条河、每一寸土都连着我们的根,环境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情感责任。”这是陈勇经常说到的一句话,他也用火热的赤子之心践行着对故乡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