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29日
第A003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公路提质升级,保障国庆中秋期间群众便捷安全出行——

路更畅 心更安 景更美

    荆州区八岭山镇连湖旅游路沿线树木刷白。

    G351松滋段路肩整治。

    G351监利段采用裂化贴合技术。

  □ 记者 赵叶秋 通讯员 罗秋雨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公众出行需求旺盛,公路交通迎来保障关键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决贯彻落实部、省关于假期公路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工作的部署,以迎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评价为契机,提前谋划、全面布局,通过加快养护进度、整治安全隐患、优化路域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路网服务能力,全力为公众节日出行营造“安全、畅通、舒适”的公路环境。

  硬核保通

  “四新技术”夯实道路根基

  近日,G351监利白螺段施工现场,工程车满载沥青料有序穿梭,大型摊铺机匀速推进作业,滚烫的沥青均匀铺展在路面上;压路机紧随其后,沿着新铺的沥青路面来回碾压;施工人员弯腰俯身,细致检查沥青厚度和平整度,不时交流、微调细节……这是荆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面对资金紧、工期短、任务重等多重压力,全市公路部门积极探索应用“四新技术”,采用“裂化贴合技术”“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等新技术,推动公路养护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在G234、G351等国道路段累计完成路面改造125.85公里,有效提升公路通行能力与舒适度。在G234兴阳线石首市王八拐至新厂镇段灾毁重建中,采用“裂化—铣刨—加铺沥青面层”方案,实现水泥路面“白改黑”,有效降噪减尘并提升行车舒适度,节约成本30%以上。G351台小线松西河特大桥至新河大桥段路面结构性改造工程,则应用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基层抗裂性、耐久性显著提升,同时,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在推进国省道改造的同时,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也全面提速。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今年已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455.271公里,有效拓展了农村路网覆盖,提升了基础通行条件。在此基础上,同步推动管养模式创新,逐步构建“建养一体、长效管护”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管养责任、落实专项资金、推广智慧养护等方式,农村公路实现了从“重建”向“重养”协调发展的转变,切实巩固建设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和群众便捷出行。

  “以前排队等轮渡需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开车过桥不到2分钟,出行方便多了!”提起通车的宦子口桥,监利市汴河镇村民饶师傅别提有多高兴。洪湖瞿家湾镇和监利汴河镇一衣带水,却受多重因素影响,架桥之事一直未能如愿。在交通公路部门的努力下,宦子口桥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1月启动建设,7月底实现顺利通车,彻底解决了沿线群众的出行难题,成为惠及老区人民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桥梁46座,其中,国省干线11座、农村公路35座。

  全域保安

  精细维护淬炼应急铁军

  在353省道监利大潭村路段,巡查人员发现强降雨导致临渠路基滑移,立即设置警示、进场加固——这一快速处置流程,是荆州公路筑牢安全防线的日常实践。全市公路部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通过精准排查、即时整治、强化应急,守护公众出行安全。

  隐患排查“零死角”。坚持预防为主,将隐患排查作为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拉网式”全方位排查,重点检查路基路面完好度、桥梁涵洞结构安全、高边坡稳定性等关键部位,以及标志标牌、波形护栏等交安设施完好情况。截至目前,已投入人力1800余人次,累计巡查里程达16万公里,发现并整改路基边坡、桥隧结构、排水系统等各类隐患323处,整改率达97.8%。

  即时整治“筑防线”。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坚持“即查即治”,这是保障路网安全运行的关键。对路面坑槽、裂缝、沉陷等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进行快速处置,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同步推进交安设施维护,对沿线标志标牌、护栏进行检修更换,及时疏通堵塞桥涵,确保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国省干线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84.62公里,处治路面裂缝122公里、坑槽7875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村道安防318.207公里。

  桥梁定检“全覆盖”。在推进桥梁建设的同时,全面强化安全管理。通过常态化健康监测实现风险早预警,并依据结果分类处置:对一般桥梁加强预防性养护,对隐患桥梁及时限载或维修,确保所有桥梁技术状况稳定。目前,桥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普通国省道桥梁一类、二类占比达91.7%;在危旧桥改造方面,国省道与农村公路各完成6座。

  应急管理“硬保障”。为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持续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公路部门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市—县—站”三级应急联动机制,并强化与交警、气象等部门协同,实现预警信息共享、处置力量互补。组建18支共453人的专业应急队伍,开展安全培训和实战演练9次,参与人员500余人次;依托沿线分布的27个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应急机械73台、警示设施5981个,确保突发事件响应率100%。

  匠心舒美

  路域焕新智绘风景廊道

  行驶在荆州境内的普通公路上,路面整洁,绿树成荫,一条条道路正变身为优美的“风景廊道”。“走在松滋小南海环湖旅游公路上,一边是田园风光,一边是湖光水色,这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一道风景。”外地游客的这一赞叹,正是荆州公路以“精细养护”与“品质提升”,推动公路向“服务综合体”转型的生动写照。

  美化养护“增颜值”。大力推广应用AI智能养护巡检技术,着力提升路域视觉品质。加大“机械+人工”清扫力度,全年清理各类垃圾1350吨;规范道路标线,补划施划390公里;对沿线树木定期修剪与涂白,新增公路绿化、林木修剪、涂白1856公里。绿化景观融入地域特色,打造“四季有景、一路一韵”格局,石首市G234、S221、S436等示范线路成效显著,完成省级美丽国省道创建验收,成为荆州公路的“亮丽名片”。

  服务升级“暖人心”。公路不仅是通道,更是服务综合体。按照“一站一特色”标准,整治服务区、停车区等服务设施110处,新增便民服务点15个。G234绣林服务区、S322松滋服务区、洪湖瞿家湾“五星级服务区”等,以其完善的设施和温馨的服务,成为司乘人员交口称赞的“暖心驿站”,构建起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公路出行服务体系。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荆州市公路部门已进入全面保障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加强路网监测预警,确保突发事件高效处置;聚焦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重点风险路段,深化节前隐患排查与整治;同步提升和加强服务区、停车区等设施品质、环境维护,以全方位的用心守护,为公众假日出行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