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佘海艳 孙晓旭 通讯员 黄显雪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荆州城发集团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决策部署,围绕“引育管用”全链条持续发力,系统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工作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专业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荆州城发集团人才规模已达349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17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才505人,专业人才占比超40%。这支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正成为集团转型发展的“精锐力量”,为谱写“人才强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引”之有方
筑就人才“凤栖地”
“当前,集团正加快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转型升级迎来关键机遇期,这正是我们青年人大展宏图的绝佳舞台。”谈起选择荆州城发集团的初心,集团财务部职工罗文婷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位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硕士,5年前以校招新人身份加入集团,如今已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正深度参与百万吨再生聚酯新材料项目的资金统筹。
罗文婷的蜕变之路,正是荆州城发集团引才育才清晰路径和温暖底色的真实写照。
荆州城发集团始终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将人才战略深深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之中,同频共振、同步前行。围绕产业布局与创新需求,以多元渠道广开进贤之门,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下、能出彩”。
靶向引才,精准滴灌。集团聚焦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围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园区运营、资本运作等专业岗位,推行“一岗一策”精准引才模式,大力引进一批具备前沿视野和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确保引进人才快速适配岗位需求,融入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引才即赋能、用人即增效”。
拓宽渠道,广纳英才。积极扩大引才视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校园招聘、校企合作、猎头招聘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专业技术型、科技创新型、经营管理型等各类人才,构建覆盖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供给网络,有效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强化保障,厚植沃土。建立薪酬分配与效益、贡献更加紧密的联动机制,对核心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体系,将工资增量向一线人才、高端人才倾斜,指导子企业建立“超额利润”分配机制,逐步构建起局部薪酬高地,增强对人才的“磁吸效应”;联合高校搭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联盟”“洪湖实验室”等多类平台,促进人才快速成才,在这片热土上真正扎下根、开出花、结出果。
近5年来,已有300余名青年才俊投身荆州城发集团转型发展大潮,其中,985、211、“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近50人,专业技术人才214名,企业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育”之有力
铺就成长“快车道”
6月13日,荆州城发集团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集团首届“城发员工论坛”初赛在此举行。120余名青年员工齐聚一堂,围绕“降本增效”的主题,轮番登台分享所思所想。短短一天,便涌现出96条实操性强、创意十足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创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论坛结束10天后,集团法律事务部的滕锐作为首批挂职锻炼干部之一,来到子公司先行集团开始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重点参与合规体系建设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协助化解先行集团机构改革纠纷难题。
从创意迸发的论坛现场到实战挂职的一线岗位,这一衔接折射出集团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荆州城发集团始终把人才培育作为战略工程,以系统化、多层次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茁壮成长。
聚焦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针对不同层级与岗位设计差异化学习内容,推出“城发造星”“城发大讲堂”“城发论坛”等系列培训,累计覆盖员工数千人次,持续为人才成长赋能充电。
聚焦政治历练,提升综合素养。将政治能力培育融入重大项目一线,构建“干中学、学中悟”模式,推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步提升。例如,在重点产业招引的“冲锋线”上,城发招投公司谢泽威主动请缨驻外招商,以“拼抢实”的作风深耕驻地,推动多个产业链项目来荆洽谈,工作成效获市招商促进中心嘉奖,成为在实战中锤炼政治担当的生动典范。
聚焦专业训练,锻造过硬本领。推行“师带徒”机制,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促进技能传承;组织员工与高校、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卡脖子”难题,接触行业前沿,提升创新能力;常态化开展岗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打磨细节。
聚焦实践锻炼,织密培育闭环。秉持“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原则,选派年轻骨干至一线挂职,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并严格管理考核,将结果与职级晋升、提拔使用、职称评聘深度挂钩,形成人才培育与使用的闭环体系。
“管”之有形
织密考核“监督网”
人才培养,既需管的“约束之力”,也需爱的“滋养之劲”。荆州城发集团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以系统化监督筑牢底线、差异化考核激活效能、多元化激励提振干劲,引导干部在城市发展一线守初心、强作风、勇担当。
严字当头,筑牢廉洁“防火墙”。以严的基调筑牢思想防线,每年组织任前谈话、警示教育、廉政培训10余场,覆盖干部职工300余人次;以细的举措管好关键少数,全覆盖建立56名中层以上干部廉政档案,严格执行个人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等制度;主动前瞻防微杜渐,对苗头性问题灵活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纠偏,近3年开展提醒谈话近200人次。
精准施策,打破考核“一刀切”。实施“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对产业类子公司侧重“营收增长、项目落地”,对建设类子公司侧重“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对服务类子公司侧重“品牌价值、运营效率”;将考核频次调整为“季度调度、年度考核”,大幅精简指标数量,同时提高经营性指标权重,让考核更精准、更务实。
厚爱赋能,激活干事“动力源”。健全“能者多得、优绩优酬”分配机制,调整薪酬结构,提高绩效薪酬比例,对重大项目贡献突出者给予专项奖励;设立“城发先锋”“技术标兵”等荣誉,每年表彰优秀人才100余名;推行“容错纠错”机制,明确12种免责情形,为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近2年为8名干部容错免责,营造“鼓励干事、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如今,荆州城发集团“严管有力度、厚爱有温度”的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干部职工主动投身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一线,成为推动荆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用”之有道
释放发展“新动能”
漫步沙市码头文创园,江风拂面,游人如织。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老旧厂房。如今,它已完成华丽“蝶变”,成为居民休闲娱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这一变化,离不开人才力量的强力支撑——荆州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历任领导班子,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基、以不懈的拼搏精神为魂,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为荆州文旅的华丽“出圈”注入关键力量。
这片焕发新生的文旅热土,亦是锤炼人才的“实战练兵场”,在擘画文旅蓝图的征程中,在推进项目建设的攻坚里,荆州文旅公司班子成员的能力持续提升,担当愈发坚定,这份成长为他们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倪敏升任集团公司班子成员,李婷婷、黄小勇、胡杰分别调任教育公司、先行集团、鑫盛公司,在新岗位续写干事创业新篇章。
荆州文旅公司班子成员的成事轨迹,是集团“才尽其用”用人理念的生动诠释。
荆州城发集团始终坚持“重实绩、重担当、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持续畅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双向发展通道,形成“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氛围,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找到成长路径、拥有干事平台、看到发展空间。
立好导向,精准选任干部。集团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以德为先、业绩为王”的选拔任用导向,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固有思维,让能力出众、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的干部有晋升机会。近3年,集团已提拔重用32名管理实绩强、群众基础好的年轻干部;对32名中层干部进行轮岗调整,涉及工程、财务、投资等多个领域,促进干部“多岗锻炼、全面成长”。
深化改革,激活用人机制。集团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与子公司经理层签订“岗位聘任协议”“经营业绩责任书”,明确“责权利”边界,让干事创业有目标、有依据、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机制,全面实施干部综合考核制度,对年度考核不合格干部予以薪酬调整,对连续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干部予以职级调整,真正构建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格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良好的人才生态,激活了发展新动能,近年来,荆州城发集团先后荣获“市政府通报嘉奖”“荆州市营造三个环境经济环境类先进集体”“荆州市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成功培育10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组建九大产业集团,项目遍布中心城区,以实干之力为城市蝶变升级持续赋能。
从“精准引才”广纳天下贤才,到“全面育才”厚植成长沃土,从“严格管才”校准奋进方向,再到“科学用才”激发干事潜能,荆州城发集团构建起“引育管用”全链条闭环,持续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当前,各类人才扎根企业,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现代化工、循环材料、数字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多元产业腾飞的“生力军”。未来,随着人才生态的持续优化,集团将紧紧围绕“23515”现代产业体系,吸引更多英才逐梦荆州,共同绘就人才与产业共生共荣、人才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壮丽新画卷,为荆州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提供强大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