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10月09日
第A004版:一江碧水向东流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护水转型:

东风又绿东风村

    护渔员李刚和同事向市民宣传长江禁渔政策。

    东风村东风宿小区俯瞰图

  □ 湖北咸宁日报记者 程昌宗 王奇峰 摄影 毛亚轩

  长江奔涌向东,江面船只往来;两岸绿树如茵,江滩湿地间鸟儿不时振翅穿梭。

  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镇东风村,因境内有三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借东风的“拜风台”而得名。

  63岁的“鱼王老板”王想林、45岁的护渔员李刚、4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蒋志雄,都曾是“靠江吃江”的东风村村民,长江大保护给他们的人生打上了鲜明的转变印记。

  千年江景依旧,平地再起东风。渔民“洗脚上岸”,转吃“风光饭”。从撒网捕鱼到迎客赏景,东风村的故事随一江碧水焕新,翻开新页。

  “鱼王老板”弃江鲜,手艺守生态

  9月18日11时30分,赤壁镇东风大道上,三辆满载游客的外省牌照大巴车停靠鱼王酒店。食客推开贴有“江边老店初心不变”印花字的玻璃门涌入,店内迅速热闹起来。后厨杀鱼、洗菜、烹调,前厅员工各司其职,这样的忙碌场景已延续40余年。

  上世纪80年代初,王想林的父亲在长江边码头搭草房开小餐馆,招待过往旅客商贩。80年代末,王想林接过锅勺,凭地道口味将餐馆发展成千余平方米的酒楼,员工近20人,单日流水两三万元。

  “江鱼是必点菜,从捕捞到上桌不超过一小时。以前不少外地客人远道而来,就为这口鲜。”王想林自豪地回忆,店里每年消耗鲜鱼量大,单是腌制腊鱼就用掉5吨多。

  店里生意红火,他的心头却不时生出烦恼和隐忧:长江水渐浑,本地鲜鱼的数量减了、个头小了,自己不得不一次次扩大范围在周边收购。“江边码头多,运煤的、拖沙的,再就是餐馆污水直排江里,搞得水质一塌糊涂。”随着长江大保护政策推进,禁捕启动,江边堤外建筑拆除,鱼王酒店也在拆除之列。

  “不舍得,但得跟上形势。”王想林明白政策长远,且政府配套了相应补贴。他很快用赤壁镇上的房产重启经营,让“鱼王酒店”的招牌“重出江湖”。

  “现在用的鮰鱼、鲢鱼、黄颡鱼,都是正规养殖鱼。”王想林说,食材变了,口味追求不变,“用心烹煮保留原汁原味,家常鱼也能留客。”

  借三国赤壁古战场5A级景区的“东风”,如今酒店主营旅行社团餐,日均接待40桌。店里生意不忙时,他会和爱人去1公里外的长江渡口散步,“看到现在的江水清多了,心情也舒畅多了。”王想林说。

  守水尽责:

  “渔民四代”弃渔网,巡江护碧波

  秋日,江堤防护林生机盎然,意杨林迎风挺立,伴着渡口汽笛声,游客漫步滨江长廊,神情悠然。天刚亮,李刚就和队友开始巡江——5年前,40岁的他多了个“护渔员”的身份。

  李刚是“渔民四代”,太爷爷辈起便逐水而居。他出生在渔船上,一家七八口挤在昏暗木船里,常年漂泊。“运气好时一网能捞几百斤鱼,最多的是凤尾鱼。”但后来水质急转直下,加上捕捞者增多,大鱼难寻,日子过得颇为不易。父母因江上劳作患严重风湿病,用积蓄安家东风村,彻底告别漂泊。

  2018年1月1日,赤壁市启动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对皤河特有鱼类、长江新螺段白鳍豚、西凉湖水生生物三大保护区严格管控。

  为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赤壁市探索就业路径,举办“禁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招聘会,赤壁镇17人签就业协议,李刚成为一名护渔队员。

  “我们负责宣传政策、日常巡查,协助打击非法捕捞。”李刚介绍,他们负责的护渔段从柳山湖下窑湾到黄盖湖铁山咀,全长22公里。几年来,他们白天巡护、夜晚盯监控,如今理解禁渔的人多了,非法垂钓者明显减少。“从捕鱼人变守护者,我很自豪。”李刚说。

  活水兴村:

  “白发支书”弃码头,绿岸富乡邻

  47岁的蒋志雄,曾是年入百万的货运码头老板。十余年前,他的码头周转煤炭、芦苇、石料,带来收益的同时,漫天的装卸粉尘与重车碾压损毁的公路也让他背负了不少骂名。

  2016年,长江大保护政策推进,私人小码头被拆除,蒋志雄的东润码头及附近3个码头在列。“愁得晚上睡不着,但政策很明确,得配合。”他率先签字,当年6月,东润码头退出长江岸线。

  靠码头红利,村民曾赚了钱,但村庄“里子”破旧:村容差、环境乱,田地抛荒,不少村民搬到市区安家。码头红利退去,东风村成涣散村,考核垫底。2018年10月,蒋志雄在村民期盼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村党支部书记不好当,40出头的他很快熬成了“白发支书”。上任首战是拆违——东风村153户侵占长江干堤30米禁脚地建房,需限期拆除。

  “2019年8月9日启动拆除,当天拆了20余户,年底完成,地块种上草皮、树苗。”蒋志雄介绍,此后全村又完成258户拆迁安置,做好渔民上岸保障,不少渔民转型护渔员、护林员。

  蒋志雄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根基,他带领东风村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建硬化水渠1700余米,村组道路拓宽至5.5米;建2000亩稻虾基地、100亩蔬菜大棚,夏秋瓜果飘香;600平方米冷库投用,解决了农产品保鲜问题。

  毗邻赤壁古战场的“东风宿”安置小区,139栋小别墅整齐排列,道路刷黑,配套停车位、充电桩、路灯。“以前住平房,卫生差、汛期浸水。”安置户周松林感慨,如今住上大房子,感谢“长江大保护”这个好政策。

  产业兴带人气旺。2024年10月,有村民将房屋改造成“南屏·听风民宿”,于今年4月开业,目前营收已有6万余元;村民罗仙兵从武汉回村开办民宿,首批7间房常满,遂决定装修全部18间。9月中旬时,国庆、中秋假期的订单就已排满。

  “新时代,新气象。我们要继续巧借东风,向更好的明天奋进。”展望未来,蒋志雄信心满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