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红芳 付慧玲 秦诗蓉 熊雨晴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荆州养犬管理条例》,大家有什么建议尽管提!”今年6月中旬,在桃花山镇易龙湾民俗文化村的说事议事亭里,立法信息员秦文涛刚说完,15位居民代表便畅所欲言:“犬只伤人如何处理? 法律责任怎么划分?”“农村算不算养犬管理区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些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坐上了立法机关的“直通车”。
在石首市,这样的“立法议事厅”并非个例。作为湖北省、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确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石首市人民检察院与桃花山镇以23个立法信息采集点为触角,织密覆盖全市的民意收集网。这些采集点遍布行政部门、乡镇村社区、重点企业、城市公园及少数民族基层社区,51名立法信息员(涵盖人大代表、法律专家、村社干部、基层群众等)定期接受培训,确保每一条“原汁原味”的群众声音都能被清晰记录、准确上报。
数据见证“民声分量”
“截至目前,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就23部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归纳梳理形成意见建议733条。”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涂近远的话,道出了基层民主实践的扎实成效。
为让民意收集更高效,该院打造“1+3+1”工作体系:在院内设立“两厅一室一站”主阵地,组建6个立法调研小组;建强信息员、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三支队伍”,在全市设立19个立法联系单位及采集点;开发“民声一点通”线上小程序,让群众“一键填录”立法建议,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互动。
桃花山镇联系点则以“八步工作法”规范流程:从接受任务、制定方案、宣传解读,到征求意见、整理上报、专家论证,形成全链条闭环。“每一步都离不开群众参与。”秦文涛说,正是这样的机制,让村民的“碎碎念”变成了立法的“参考项”。
从“立法征求”到“治理融合”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民意“收集器”,更是法治“播种机”。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和桃花山镇立法联系点将立法征询与普法宣讲结合,开展送法进企业、社区、农村、学校活动100余场次。“以前觉得立法离咱远,现在才知道,养犬条例如何定、邻里纠纷怎么管,咱的意见真能管用!”易龙湾一村民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参与感的提升。
同时,联系点推动“立法联系点+代表履职平台”深度融合,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定期走访、接待日等活动听取意见,将群众“急难愁盼”纳入立法调研。无论是小区物业纠纷、农村土地流转,还是生态保护议题,都能通过这一渠道进入立法视野,实现“立法为民”与“全民守法”的良性互促。
“立法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连着万家灯火的民生事。”如今在石首,从村口议事亭里的热烈讨论,到小程序上的指尖反馈,基层立法联系点正以“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优势,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每一条法规都满载群众智慧,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