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宗禾
初秋的荆州,满城桂香,全城沸腾。国庆中秋假期,千年古城首次四门齐开,积蓄千年的气韵,浩浩荡荡地向荆州涌来。假期首日,荆州区游客量同比劲增290.25%;沙市区五一路仅15平方米的“阳台剧场”,假期吸引近20万人次现场围观;8天假期,荆州全市A级旅游景区涌入游客215.68万人次,同比增长56.04%。不知不觉间,荆州已然惊艳出圈!
沉浸式体验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没有顶流明星站台,也没有奇观景点,荆州靠什么? 答案可能让有些人意外:它靠的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荆州没有把文化当古董供起来,而是把它变成了可以参与、可以触摸、可以品尝的“沉浸式体验”的城市IP。
国庆前一天,9月30日,荆州古城打破三十余年惯例,首次“四门齐开”:东门把护城河变成“天然舞台”,让游客跟着“屈原”泛舟寻古;北门数字光影生动再现桃园结义,甲胄士兵列迎宾,恍如穿越三国;南门非遗市集香气缭绕,治愈都市人心;西门博物馆中,亲子家庭在编钟声中寻宝探秘。
抖音上,有位游客王小姐发了条视频,点赞超50万,评论说:“‘屈原’举着剑,踩着楚歌上船,江风掀他袍子那下,我眼泪唰就下来了。”
这就是荆州的“屈原登船仪式”,不是那种站在台上的表演,是真能让你“扎进历史里”的体验。每天晚上7点,古城东门宾阳楼前的护城河边,灯光秀先亮起来,楚乐一奏,氛围感直接拉满。穿长袍的“屈原”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竹简,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周围瞬间静了。
最戳人的是登船那刻:好几万人围着看,“屈原”一步一步走上仿古船,有人举着手机开闪光灯,星星点点的,像“星河映在河面上”。
荆州市传媒集团导演团队介绍:“我们就想让大家不是‘看表演’,是真的‘参与历史’。”也难怪#荆州屈原登船看哭了#话题能破2.3亿阅读,10多万条游客实拍视频在网上传播,谁能拒绝这种浪漫啊? 原来楚文化不仅仅是课本里的文字,更是能让人鼻子发酸的共情。
多元化美食 引游客来一场味蕾的狂欢
文化能吸引客流,但要让人留下,还是得靠“烟火气”。
来到沙市区解放路与五一路街区,“烟火气”扑面而来,烤串、火锅、米粉、凉虾……各类美食琳琅满目,满满的“沙市味道”。街区在节日前夕刚刚完成提档升级,以“20世纪80年代复古风”惊艳亮相,氛围感拉满。
与此同时,大赛巷美食街、红星路美食街、长江大学美食街也是人流如潮。
小红书上,有游客小李发了张图片:奶白汤的早堂面,堆着牛肉、鳝鱼,旁边放着一块金黄的公安锅盔,配文“为这碗面,我愿意再去荆州”,点赞超2000。
从体验文化到享用美食,荆州把“游客来一趟”变成了“来了不想走”。荆州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在流量时代,最深沉的流量密码,往往就藏在最悠久的文化里。它不是简单地把古迹圈起来收门票,而是用创意和诚意,把文化和市井烟火这些“家底”,打造成可体验、可分享、可传播的“爆款”。
零距离服务 为游客解锁“舒心游”
游客的青睐,催生了空间的共振。荆州主城区以深厚的历史底蕴,营造出沉浸式文化场域;沙市区则以百年商埠的烟火气息,与沙市码头文创园的潮流感交相辉映,大赛巷美食街焕新亮相,点亮“夜经济”与美食消费;监利市周老嘴以音乐盛宴吸引游人;洪湖市打出“生态牌”,凭借“洪湖螃蟹”美食IP及红色水乡资源,吸引众多自驾游客;石首市推出“鹿鸣豚跃”生态研学线路,展现长江生态之美;公安县推出“百湖杯”2025公安县崇湖湿地国庆垂钓旅游季;江陵县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舞蹈表演,设置非遗烙画体验区;(下转第3版)
▶▶相关报道见第2、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