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10月11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楚商回归工程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

  (上接第1版)

  “头雁”领航,重塑产业格局。湖北车桥有限公司与行业巨头北汽福田的战略重组,是“回归经济”的典范之作。此举不仅为企业注入资金与技术,更带来稳定的订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直接推动全县车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助力公安县崛起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商用车桥生产基地。

  “群雁”齐飞,培育新兴集群。在冰雪装备这一“无中生有”的产业领域,回归楚商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从东莞返乡的湖北翔驰运动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建成华中最大滑雪装备基地,实现从代工到创牌的飞跃,并在新三板挂牌。该公司董事长陈章龙对此深有感触:“有人问我们‘发展怎么这么顺’,我每次都说是‘公安速度’托举了‘翔驰速度’。”在翔驰的带动下,一批关联企业正快速集聚公安。

  同样的故事也在服装产业上演。章庄铺镇在汇黎服饰这家“头雁”企业的带领下,吸引了逸芬梦坊、华锦服饰等企业“群雁”入驻,推动当地产业从“低小散”的家庭作坊向“微型企业”和“品牌工坊”成功转型。

  营商沃土的深耕之路——从“公安速度”到“公安温度”

  企业能否“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关键在于土壤。公安县正以“公安速度”和“公安温度”,精心培厚这片营商沃土。

  “验登合一”是“公安速度”的缩影。这一创新服务模式,将竣工联合验收、土地核查及不动产登记流程压缩至4天内办结,审批效率的革命性提升,赢得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

  而“公安温度”则体现在无微不至的服务里。为解决服装企业员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题,教育、人社等部门在企业免费开设暑期爱心培训班;为满足用工需求,在章庄铺镇设立全县首家服装技工培训基地;为支持企业上市,县里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服务……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让企业家们倍感安心。

  最具创新性的“温度”体现,来自于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张军的思考。他提出以落户公安、全省唯一的“湖北省牛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平台,打造“检验检测+直播”新模式,赋能“公安牛肉”等区域公共品牌。

  “我们是政府直属的公益性公共检测机构,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张军说,“通过‘检测+直播’创新模式,可以缩短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信任距离,为农民致富注入新动能。”这一构想,旨在通过质量背书和流量变现,为楚商回归开辟一条振兴乡土特色产业的新赛道。

  发展动能的汇聚之路——从“单一回归”到“多元反哺”

  如今的楚商回归,早已超越单纯的项目投资,呈现出人才、资金、技术、理念立体化反哺的多元格局。

  日前,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这是海尔承接国家“双碳”目标、致力于在公安打造行业单体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智能工厂,将依托国家级数字化平台,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循环产业。

  麻豪口镇的彭佳成在广东鞋业打拼20余年后,毅然返乡创业,创办荆州市九醉食品有限公司,将传统卤牛骨头工艺推向工业化生产,年产值超百万元,成功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返乡创业大学生李扬创建的荆扬电子商务公司,则代表了新生代的力量,他一人带动近30名返乡大学生就业,展现了知识型回归的潜力。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公安县举办楚商回乡暨校友回归推介活动,公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霞动情地称赞楚商“功成不忘桑梓情,富足犹怀故园心,投资创业、建言献策,将资源、智慧倾注于家乡”。

  行走在今天的公安,从冰雪装备到奥运器材,从车桥制造到生态农业,楚商回归的实践已遍地开花。它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发展片段,而是一股重塑公安产业版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温情的热土上,“雁归经济”的精彩篇章还在持续书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