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万全 特约记者 夏峻 王文初 通讯员 马金莲
秋风送爽,却难掩回归楚商为公安县带来的创业热浪;发展的动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里奔涌。青吉工业园内,印着“CHANRICH”的滑雪板正打包发往欧洲;开发区工地上,新落户的楚商项目拔节生长;乡镇车间里,曾经的“打工仔”如今已是带动一方就业的“企业家”……一幅因“雁归”而绘就的产业新图景,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徐徐展开。
这背后,是公安县近年来深耕以情招商、以业聚才的“楚商回归工程”。最新数据为之提供了有力注脚:今年元至9月,全县引进签约项目99个,协议引资额29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占比超九成。尤为关键的是,据公安县招商服务中心统计,近年来约80%的招商项目都与公安人有关,或是公安籍企业家直接返乡投资,或有公安乡贤牵线搭桥促成。项目的转化效率同样显著,入库开工26个,投产35个,完成投资额93.08亿元,关键指标居全市前三名。
回归工程的升级之路——从“情感召唤”到“战略引擎”
楚商回归,早已超越了初始的“情感召唤”,被公安县擘画为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工程”。
公安县将楚商回归确立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其基础是统战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动态更新的千余名公安籍能人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全县16个乡镇建立“每月拜访20名乡贤”的常态化联系机制,摒弃简单“拉投资”的短视思维,转而注重长期的情感维系和信息收集,为项目回归筑牢信任基石。
埠河镇探索的“情感回归、项目回归、资金回归、人才回归”四步路径,已成为全县样板。该镇已与298名乡贤建立稳定联系,并在今年端午节的招商推介会上,一举吸引80名乡贤返乡考察,签约4个项目。这种系统性的乡情运营,让“回家”从一句口号,变成可操作、可落地的现实。
产业生态的聚变之路——从“星星点点”到“链式反应”
楚商回归的价值,在于其引发的“链式反应”。它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零散回归,而是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聚变与升级。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