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协同推进常荆地区大气污染一体化防治

荆州常德签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记者荆文静 通讯员聂宏涛)近日,荆州市、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常荆地区大气污染一体化防治,以有效应对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

  为提升大气污染精准治理能力,双方将秉持“共同保护、共同发展、区域联动、互利共赢”原则,重点在建立协同防治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露天焚烧协同管控、完善区域空气质量联合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以及建立定期评估与修订机制等六方面开展跨区域合作。

  在跨区域会商、预警、应急响应机制上,荆州市、常德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建立大气污染协同防治联席会议机制,根据区域大气污染形势需要,协调解决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治重点问题,审议重大合作事项,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并支持双方相邻县市区开展直接互动与协同防治;建立环境质量预警预报通报制度,及时互通预警预报信息,推进大气污染事故预报预警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建立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大气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推动相邻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相应机制,协同应对处置跨界突发环境事件,控制污染扩散,减轻环境损害。

  在跨界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上,双方将跨界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纳入生态环境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辖区内污染防控,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协同推进区域能源结构与运输结构优化,合理布局产业,加大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城市道路、机动车、秸秆及垃圾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

  在秸秆露天焚烧协同管控上,协同两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培育跨市秸秆收储与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秸秆露天焚烧协同监管,对在两市交界禁烧区域露天焚烧行为及时处置并向对方同级相关部门通报,严格规范焚烧管理,对因无序焚烧导致区域性污染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