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万佳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岑河镇白渎村的沙市区农事社会化服务中心,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一应俱全,还有无人机等新型智能播种设备,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这里不仅是农机的“集结地”,更是周边农户的“贴心管家”,提供从育秧、耕整、植保到收割、烘干、加工的全链条农事服务。
全程农事服务解决生产难题
“我们以区镇农技专家、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体,整合资源,打造集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该中心负责人周大玉介绍,目前中心已规模化联结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4名农机大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73台,服务覆盖全区。
该中心提供全程农事服务,包含农业作业的各个环节,除了全程机械化、集中育苗、粮食烘干、农技咨询等基础农事服务外,还涵盖了数字农业、农资配送服务以及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农业机械调度、风险提示、大学生实践等综合服务。
强化信息支撑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农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并及时向用户推送技术方案、病虫情报和种植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已发布技术方案4条、病虫情报3期、指导意见3条,接收农民电话咨询120余次,调度农机180台套,有效打通农事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中心推出了“订单式半托管”和“保姆式全程托管”两种服务模式。对小农户推广订单式半托管农机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劳动力不足、服务需求旺盛的村组,推广保姆式全程托管农事服务模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已完成机械育(插)秧1.1万亩、机械耕整6.2万亩、油菜小麦收割2万余亩、水稻机收7.48万亩,无人机飞防17万亩次,为农户节本增效每亩约300元。
组织各类培训提升综合能力
为使服务主体和农机大户掌握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中心开展农机服务组织人员和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新型农机能手和“土专家”。积极组织参与农机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及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活动,确保关键生产技术入户到田,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12场次,培训6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份;召开春耕备耕暨水稻育秧、小麦“一喷三防”、油菜机收减损、“江汉大米”种植技术培训、农业机械新机具推介现场会、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多场现场会、培训会,推动新技术落地田间。
接下来,区农事社会化服务中心将继续优化服务流程、升级设备能力、提升生产效率、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推动农事服务向数字化、综合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户增收,推动现代农业更加繁荣、可持续的发展,为沙市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