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10月20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区郢城镇荆安村打好“科技+阳光+法治”组合拳——

激活“沉睡”集体资产

  □ 记者 琳玲 通讯员 吴申畅

  秋日的早晨,阳光洒在荆州区郢城镇荆安村的田埂上。

  村民李坤生站在地头,看着镇工作专班人员小邹举着手机在地里来回走动,忍不住凑上前去。

  “老李,您家这块地的边界在系统上看得很清楚,咱们一起再核对一遍。”小邹边说边点亮手机屏幕,奥维互动地图上清晰地显示着地块的坐标和面积。

  “这东西真准! 以前为地界的事没少扯皮,现在一看地图,心里明镜似的。”李坤生咧开嘴笑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早晨,正是荆安村“三资”整治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沉疴痼疾待破解 组织发力破坚冰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一直是乡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荆安村也不例外,账目不清、资产流失、合同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村民对此颇有微词。

  “记得去年村里要修一条路,就因为地界问题,村民之间争执不下,最后只能搁置。”荆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文明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去年8月份。郢城镇党委成立工作专班,下沉到荆安村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我们不是来翻旧账,而是帮大家理清家底,让村集体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专班负责人田永红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专班由镇干部、财政所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将政策、流程、结果全部公开。

  “村里的事就得让村民都知道。”村民熊姨妈指着村务公开栏说,“现在每笔账都清清楚楚,我们看得明白,心里踏实。”

  专班建立周调度、旬通报、月评估的工作机制。每周一,召开例会,汇总上周进展,安排本周工作;每旬末,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工作进度会;每月底,镇党委会听取专题汇报。

  “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看到了上级的决心!”村民代表老罗说。

  科技助力解难题 智慧管理提效能

  科技手段在这次整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过去靠人工丈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产生纠纷。“记得以前丈量土地,至少要三四个人,拉着皮尺来回跑,一天也量不了几块地。”该村老会计索绪虎回忆说,“遇到争议地块,还要反复测量,费时费力。”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工作人员运用奥维互动地图和三维叠合分析技术,很快就把全村127宗资源的边界、面积、现状弄得一清二楚。“以前要跑断腿的事,现在动动手指就解决了。”专班工作人员小贺边说边演示:轻点屏幕,地块边界立即精准定位;滑动手指,资源现状一目了然。此外,系统还能进行交通路网、地表建筑与农户地块的三维叠合分析,智能锁定边界坐标。

  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增强了公信力。“现在有了卫星图和数据支撑,谁都说不出闲话。”村民李坤生说。曾经因为地界问题与邻居争执多年的他,如今看着手机上的清晰图示,心服口服。

  (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