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数字化管理还带来额外效益,村里建立“全口径、全要素”动态电子台账,实现资源管理的可视化、动态化。
阳光操作聚民心 透明公开树公信
荆安村将“阳光公开”原则贯穿整治全过程。“我们坚持‘应示尽示、即核即示’,不留任何信息暗角。”田永红说。
工作专班的组建经村民代表民主推选,从源头上注入公信力。清产核资的关键环节、核心数据及最终处理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线上平台等渠道及时公示。全村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4次,发布公示公告6期。“现在,村里有什么事,看看公开栏或者微信群就知道了。”村民胡大姐说。
透明化带来信任,信任转化为支持。在清理村集体闲置资产时,村民积极提供线索;在核查历史合同时,村民主动配合取证。“以前总觉得‘三资’是干部的事。现在,啥都晒在太阳下,心里亮堂!”熊姨妈在公开栏前边看边和邻居议论。全流程透明操作,有效消解了群众疑虑,凝聚起集体行动的广泛共识。
法治引领清旧账 创新机制活资源
历史遗留的陈年旧账,是“三资”整治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荆安村创新建立“陈年借款/欠款专项追缴机制”。
村里一处资产承包合同纠纷,承包方多年未足额缴纳租金,累计欠款达75万余元。“这个问题拖了5年之久,期间经过多次协调,都因种种原因未能解决。”魏文明介绍。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小谭带着法律顾问几次上门,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既要维护集体利益,也要保障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小谭说。他们系统梳理原始凭证,科学分类建账,并对协商无效的“钉子案”果断启动法律程序。最终通过司法途径,成功追回全部欠款。“法治方式既讲情又讲理,大家都服气。”小谭说。
整治过程中,全村累计清收债权37万余元、规范经济合同24份、盘活闲置资产3宗。“沉睡”的资产被激活,村集体账户前所未有地充盈起来。
“以前家底不清,村民对我们不信任,做事没有底气。现在家底清了,‘沉睡’的钱活了,咱们改善公共设施、整治村庄环境,都有了底气!”魏文明指着正在施工的环境整治项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走在荆安村,新安装的路灯照亮村道,口袋公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三资”整治带来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攥指成拳凝聚合力,科技赋能提升效能,阳光操作赢得信任,法治引领规范管理——这套组合拳,不仅理清了荆安村集体的“家底”,更聚起村民的“心底”。如今,荆安村的“三资”管理规范了,村民心里亮堂了,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