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嫚嫚 胡威虎 通讯员 晏亮)翻土,播种,浇水,除草……11月3日,位于长江大学东校区创新港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启用,将传统农活纳入必修课,成为青年学子培养劳动精神的新课堂。
目前,长江大学在东、西两校区均建设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本次启用的东校区基地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将面向该校区2025级全体本科生开放。基地采用“校院联动、师生共建”运作模式,学校机关干部与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劳动实践,要求所有新生参与相关基础劳动,成绩纳入第一课堂管理;组建“劳动教育先锋团”,承担精细化耕作等高阶任务,将先锋团学生表现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可通过市场化运营售卖部分蔬菜,直观感受劳动创造的经济价值;可进行公益捐赠,将部分成果定向赠予相关社区与居民;可与学校饮食中心联动,将新鲜蔬菜直供校园食堂,让师生共享劳动果实。
长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学校推动劳动教育改革、深化“五育并举”培养体系的关键一招,构建起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学校将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提档升级,培养更多“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