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周安一
新春时节,瑞雪浸润过的荆楚大地生机勃勃,蓄势待发。另一边,在1600多公里外的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荆楚科技水稻试验田里的6亩试验稻苗,正迎着日光向下扎根。
海南光热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每年冬春,来自全国数百家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汇聚于此,从事种子繁育工作,“南繁”由此得名。去年11月,和其他种业人一样,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兵分两路,一路留守荆州,推进新一季制种工作;另一路直抵海南,开始新一代繁育工作。
眼下,在荆楚科技分子检测实验室,质检部员工张丽平正在对水稻种子进行纯度鉴定。只见她一丝不苟地对水稻幼苗进行剪芽,随后将剪好的芽一根根放入pcr板的小孔中,后续经过DNA提取、扩增、电泳、读片等一系列流程后,方可得到测试结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掌控种子质量对从源头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至关重要,纯度检测必须要精确。”张丽平介绍,此次检测的500株样品,都是从公司在福建、江西等地的试验田中取样,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所有水稻样品的纯度需达到96.0%以上,马虎不得。
窗外大雪纷纷,张丽平和同事却犹然未觉,全神贯注地投入在实验当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则是另一番“火热”景象。
“哗哗哗……”当身着工作服、头戴大檐帽的荆楚科技水稻研究所所长解晓峰出现在视频连线另一头时,里面不时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他正和同事在陵水县试验田里进行两系不育系小面积繁殖的田间隔离工作,为防止其他水稻花粉及品种之间串粉,必须用隔离筛网将品种之间隔离开,这是育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要严格保证自花授粉,防止后代出现杂株影响亲本纯度。”解晓峰一边说,一边和同事利落地将筛网绑在竹竿上,这样,一块块水稻就住上了露天“隔间”。只做完一小部分,几个人已经满头大汗。
解晓峰说,为保证南繁工作顺利开展,有的同事已经十几年未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团圆是将海南的种子带回荆州的那一刻。
截至目前,荆楚科技在海南完成的杂交组合有3000多份,完成了今年南繁计划的杂交任务。预计4月上旬水稻成熟后,解晓峰他们将带领工人陆续收获水稻种子,经过晾晒后,再将种子发回荆州。
“选育优质品种,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对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荆楚科技总经理舒冰说。
近年来,荆楚科技以繁育优良种子、提升粮源品质、增强种业和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自主选育的30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其中国审水稻14个,省审水稻品种11个。仅去年一年,荆楚科技新增1个国审水稻新品种,1个水稻品种通过引种备案,8个新品种参加各级区域试验,获植物新品种权7项。
在江汉平原的田野上,种业人正竞进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