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荆交 陈东 王军)近年来,石首市聚焦“三个坚持”,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并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截至目前,石首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419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的目标。
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精品化”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推行“公路+乡村振兴”“公路+产业”的模式,加快推进县乡道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乡村路网联通和提档升级工程。
依托234国道、221省道十字形干线公路骨架网,高标准打造总里程16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示范循环线;投资近1.75亿元新建总长达50公里的环上津湖产业路、调鲁路、高三线等通乡公路,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投资1.1亿元建设桃花山漆鹿线爱情公路、六虎山生态园旅游公路、天鹅洲滨湖大道等旅游景观路,助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十四五”以来,石首市完成贫困村通村公路31公里,提档升级工程89公里,危桥改造10座,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多元共治高规格推进“科学化”管理
不断健全“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推动县、乡、村管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石首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农村路710公里;针对全市农村公路1172公里的安全隐患路段,先后投资8114万元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县、乡道和通客运班线村道的安全隐患治理,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抢抓省厅“三年消危”建设机遇,投资4386万元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4座,实现农村公路危桥清零。
坚持深化改革高质量推进“精细化”养护
积极探索推行“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农村公路养护新模式,进一步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养护体制市场化,实行“县道养护专业化、小修保养合同化、大修养护市场化、桥梁管养常规化”的四化模式,建立农村公路三级养护体系,确保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8%,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养护考核规范化,制定《石首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明确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八无标准”,切实做到定人员、定里程、定标准、定质量、定奖罚,落实及时养护、常规养护、全面养护、科学养护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养护目标落到实处。
养护手段信息化,进一步升级完善农村公路信息化系统,围绕农村公路的路况自动化检测、日常巡检、病害上报等实行线上流程化、线下闭环化管理,增强综合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