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PDF版下载

版面: 01

守护孩子们的“心灵家园”

——江陵县“严华委员工作室”的故事


  □ 记者 田心怡 特约记者 付承德

  今年4月,省政协主席孙伟在江陵县调研,来到严华委员工作室,对“委员工作室”工作及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严华委员工作室,走进她的“心灵课堂”,看她如何以委员力量,织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

  推开门,是一架书柜、一个沙盘、一张长桌。

  陈设虽然简单,却费尽心思。书柜里摆放着心理健康书籍,沙盘上是人偶、动物道具,长桌前两人相对而坐,诉说、倾听、解惑……

  这是以江陵县政协委员严华的名字命名的委员工作室。这间不足10平方米房间里发生的故事,不仅让一些陷入痛苦的孩子再度向阳而生,也让这些濒临绝望的家庭重获希望。

  从一个人发展到一个群体,从方丈之地走向更广阔空间,两年里,严华和她的伙伴们把工作室搬到农家堂屋、校园教室和党校课堂,凝聚起更多力量、汇聚起更多爱心,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心灵家园”。

  两年来,严华依托委员工作室先后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百余场、线上公益辅导40余次,受益学生、家长1万余人;为40余名学生、家长、老师做“一对一”公益辅导,帮助12名厌学、辍学少年重返校园。

  在公益教育上闪光

  “我想为更多儿童推开心灵之窗”

  “其实,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024年,“严华委员工作室”走进普济中学,为初二学生上了一堂题为“青春期的性教育”课程。合唱、游戏、竞答……孩子们跟随严老师的节奏,迎接花季的到来。

  这堂课的主讲人,言语活泼、娓娓道来,正是江陵县政协“严华委员工作室”的负责人严华。

  谈及严华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历程,要追溯到2013年的一个深夜。

  时任江陵县资市镇党委书记的严华在第5次登门拜访时,终于遇见小丽(化名)父亲。

  原来,小丽4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远走。6年来,小丽父亲经常将对前妻的怨气和生活的不如意转移到孩子身上。严华多次登门,但小丽父亲以各种理由避而不见。(下转第2版)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