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雪玲 通讯员 张峰 袁媛
盛夏的清晨,荆州旺港码头一派繁忙。
巨大的门座式起重机伸出“手臂”,将一批批由海进江、再“乘坐”国电专线抵达的动力煤卸下,不一会儿便堆成小山。随后,这些动力煤又被运往国能长源荆州热电有限公司,为荆州本地企业提供电能。
铁水联运潜力不断释放。荆州地方铁路公司以荆沙铁路为支点,积极融入铁路国网,依托荆州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岸线,发展铁水联运,并开展大宗商品多式联运业务——
工业原料通过“海江铁联运”“点对点”一站式直达物流专用线、抵达企业需求端,解决了传统运输抛撒污染、限制较多、时效较低等诸多问题;“一票直达、一票结算”运输服务新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从物流链上为生产性企业保供应。
顺江而下,在荆州港盐卡港区,从太仓港乘船而来的1400吨散货锂矿石,经“散改集”作业后,乘上“长江班列”一路向西,直达四川眉山。
“不用等闸,一路顺畅。”此前,通行长江航道的所有上下游货物,都要经过长江三峡枢纽翻坝而过,一趟下来要10天左右,如今,下游的船舶到荆州港盐卡港区后进行水铁中转,到川渝地区仅需3天。
“长江班列”开通,最大化发挥了水路运价优势和铁路运效优势,实现综合成本降本增效。同时,为荆州企业西进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通道服务,有效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物流竞速的背后,是供应链的竞争。我市依托优越的港口码头资源和加工制造、绿色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发展机遇,以临港经济区为载体,探索推进基于铁水联运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辐射范围广、联运程度高、运输成本低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
——精准摸排“两端”,筑牢信息脉络之桥。推进基于铁水联运的“421”(“4”即煤炭、化工产品、铁矿石和粮食四大集散基地,“2”即供应端和客户端,“1”即联运枢纽)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对全市大宗商品供应链供应端和客户端开展摸底调查,掌握铁矿石、石英砂、纯碱等6大类货物的供应货源20家、终端客户61家和入库单量、出库单量及运输方式等基本信息,建立货种库、货源库、客户库、运输线分布图。
——提供金融赋能,确立链主主体地位。优化调整支持现代物流业的补贴范围、项目、标准,重点聚焦煤炭、化工产品、铁矿石和粮食等重点大宗商品铁水联运,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荆州地方铁路公司、荆州港务集团发挥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提升铁水联运服务水平,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