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5台机组已开机,目前正以140立方米/秒的流量抢排渍水。”监州市半路堤泵站,改扩建项目与机组运行同步进行,指挥中心大屏实时监控各部运行情况。机组3班24小时不停机运转,自6月21日起,已累计运行598台时,排水约6200万立方米,确保监利城区无内涝发生。
闻令而行,听令即动。自入梅以来,在全市各大泵站中控室内,泵站运行信息、水泵性能、当前流速等不间断传送到集控系统,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监控。洪湖、监利9处外江排水泵站以1046立方米/秒的流量开机抢排,沿洪湖的7座骨干涵闸及时开启,以近90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洪湖泄洪。
这么大的泄洪量,洪湖能装得下吗?
早在今年4月16日,荆州结合洪湖生态调度,开启螺山、高潭口泵站实施分区排水,持续调低控制洪湖水位。6月17日水位降至23.93米,为历史同期最低值,提前腾空湖容4亿立方米以上,为迎战梅雨洪涝创造了有力条件。
据统计,入梅以来两轮强降雨,最高峰时入湖调蓄流量达1150立方米/秒,洪湖水位从23.93米上涨至25.40米,低于设防水位0.40米,累计通过洪湖调蓄5.88亿立方米。
“预”字当先,“防”字为要。强降雨发生以来,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防指有关领导坐镇指挥,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科学调度、会商研判、精准预报。
一道道清晰的调度指令发出,就有一声声果敢简洁的反馈传回,电波传输之间,牢筑风雨中的不溃长堤。
“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和汛情变化。”
“全力开机抢排农田剩余渍水。”
……
截至6月30日,我市共开启26处泵站涵闸,累计排水19亿立方米,全域内农田基本无成灾面积。
深夜11时,雨息风止。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指挥中心视频会议上实时闪动着气象动态、雨情、水情、汛情和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图像。
“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一大批水利补短板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项目陆续建成受益。今年虽然发生了历史罕见的超标准暴雨,但经过科学指挥、精心调度,大涝下并无大灾。”紧盯屏幕,荆州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黄泽华欣慰地说。
又是一夜平静,晨光初露。指挥部没有收到重大灾险情报告,各点位人员依旧驻守阵地,守护江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