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绪海
一条碧波河,半篇生态文。
家门口的那条河,发源于鄂西远安县花溪山脉,由沮河和漳河两条小溪流经当阳两河口交汇呈“Y”型,独立形成了一条长江支流——沮漳河。
沮漳河流域总长287.5公里,水系犹如密密麻麻的人体血管,纵横交错,因冲积造就两岸万顷良田,养活岸边儿女。
沮漳河跨越山川阻隔,奔腾不息,亲吻长江,拥抱东海。
惊蛰过后,春雷巨响。三月开始涨水,上游叫花溪水,下游叫桃花水。
沮漳河边的艄公、白帆、鸬鹚、鱼划子,成为我孩童时代最为遥远而又深刻的记忆,就像一杯陈年佳酿,经过岁月的埋藏与发酵,浓烈芬芳,历久弥新。
早些年,沮漳河道通航。沙市客轮、宜昌货驳打门前穿河而过,远安放木的竹排顺水而漂。河道上,汽笛声声;河面上,灯火点点。
繁华虽已落尽,河水依旧秀美。
今天的沮漳河道两岸,少了几份往昔喧闹,多了几份恬淡。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我是浸泡在沮漳河水里长大的。夏天,约上三五个村伢子,下河洗澡,摸鱼抓虾。河水,是我们百玩不厌的好伙伴,一直会陪伴玩到变凉。寒冬腊月,河面结冰,我们又成双结对去滑冰。
沮漳河水质好,生长的鱼虾自然口感也好。暑假里,我们在河边的水草间,用虾搭子、撮网子捕捞,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虾子,变成了餐桌上一碗碗红彤彤的佳肴,成为那个缺吃少穿年代不可多得的美食。
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生长好鱼好虾、可以沐浴净身、可以淘米洗菜、可以饮用煮饭。一把木瓢从水缸里一舀,脖子一扬,咕噜咕噜喝进肚子里,口感巴甜巴甜。
长大后,沮漳河在我心中变了模样。
安详、平和,如少女般秀丽的沮漳河变得凶猛。每年夏季,洪水暴发,河水猛涨,沮漳河像一匹狂躁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倾泻而下。桃花水并没有给下游带来桃花运。防汛、抢险、溃口、破堤……
为治理沮漳河水患,家乡人民千军万马齐上阵,展开声势浩荡的筑堤、建闸、修坝工程。
山川一脉,同心筑梦!
一场全流域、全治理沮漳河保卫战打响。
沮漳河旁栽种了银杏树等具有较强抗污染性和修复性的树种。岸边,安装有排污口监测探头。堤上,立的河长制公示牌留着举报电话,河长也会定时巡河。后来,沮漳河堤、滩上,开进了各种大型机械。挖、运、填、埋、修、栽。整个河道热火朝天,河道上游的生态逐渐好转。
截弯取直。重新修筑的沮漳河柳港堤段,用石头和水泥护坡,牢固的堤防,守护着江河安澜。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持续治理,原本桀骜不驯的沮漳河终于被驯服,还得益于三峡枢纽工程的兴建,减轻了长江主支干流的洪水压力,成为了一条安澜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民生之河。
走进城市后,日子住久了,便会想念沮漳河。因为,它承载着我的童年、少年、壮年、老年,承载着我光阴流转的故事,它是我的精神家园。
雨打黄叶树,河边白发人。
漫步于沮漳河岸铺有塑胶的林荫小道上,听昆虫鸣叫、观鸟儿唱歌、逗小孩玩耍、望白云浮动、看河水闪波……便成为我打发退休时光的好去处,我的乡愁也会在这里得到安抚,找到寄托。
微弱的月光下,踏着河边拾级而上的台阶,听见河里的鱼产卵的水响声,又带我回到了从前。
斗转星移。今日沮漳河,见证着“两山”理念带来的生态文明的伟大变革,上演着一个个从生存到生态的传奇故事。
蜿蜒奔流的淙淙河水,将不竭的力量注入荆楚大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