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荆州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荆州要闻

科技自强 创新潮奔涌


  (上接第1版)

  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湖北省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仅1年,已参加了一系列国家及地方重大科创任务。联合体由长飞公司牵头并联合烽火通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9家单位共建,面向新一代产业链需求,面向卡脖子技术,攥指成拳,助推我国光纤损耗降至国际先进水平。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一串串亮眼的数字,折射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湖北2023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800亿元,跃升到全国第三位,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一季度,湖北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39.2亿元,同比增长19.58%。

  国家级创新平台持续落户,全国唯一一家光电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武创院,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

  湖北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量质齐升。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增长26.4%,排名历史性上升至全国第六位。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5万家、增长47%,数量首次突破3万家大关。

  2023年,湖北获批6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总量位列全国第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84家,位列全国第五。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对“创新”二字有着深刻体会。

  他认为,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省份,创新是湖北省最大特质、最大动能、最大潜力。近年来,湖北着力优化布局、挖掘潜力,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引导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成果不断。

  面向全球的华工科技,依托湖北良好的科教资源,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九峰山实验室、武智院、长飞光纤等单位开展协同创新、产业协作,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开发了搭载自研硅光芯片的1.6T硅光模块、核心部件全国产化的半导体晶圆切割机、全自动晶圆激光退火设备等一系列“行业领先、国产替代、专精特新”产品,新产品销售占比达60%。

  体制机制因势而新,科技成果频频落地

  科技成果是否为企业所需,企业痛点能否被科技解决,这是长期以来科技创新面临的供需匹配难题。

  抓住“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湖北率先在全国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武汉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按照“地网筑基、天网链接、双向融合、政策赋能”的思路,构建“天网地网深度融合”“在岸离岸密切互动”“市场政府协同发力”的科创供应链体系。

  今年2月,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在平台发布“工业级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需求,当月就得到光谷实验室的快速响应,3月底顺利完成合作。公司负责人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有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前不久,平台“出海”,欧洲分中心在比利时揭牌。新的合作,为湖北建成全球科技要素“汇聚地”提供新动力。

  立足湖北、联动湾区、融入全球。目前,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5980家、采集总需求9634项、对接需求6757项、匹配成功1181项,初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

  鼓励创新,才有活力涌流。

  在湖北,国家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让创新潜能蓬勃释放。

  锂,是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核心资源。但在我国,锂资源缺乏,钠离子电池可作为锂电池的替代品。湖北工业大学胡培副教授的一项新技术,正在突破孕育着这一产业。

  2023年9月,胡培团队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成果,突破高性能钠电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关键技术,以技术作价入股武汉启纳新材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千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试生产线,实现稳定化量产,年产值逾8000万元。

  而今,“万吨”生产线即将全面开启。“这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一年内完成5轮风险投资,共融资1.37亿元,学校把成果完全交给我们支配。”胡培说,几年前他有项技术刚刚突破不久,就有企业找他转化,但投资方一听到是学校的产权,手续繁杂,转化时间长,就打了退堂鼓。

  2020年10月,湖工大成为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施职务科技成果统一赋权,学校仅提取4%的收益或10%的对应股权,其他收益全部归成果完成人(团队)所有。现在,学校科技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与3000多家湖北企业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3年技术交易总额达9.1亿元,同比增长139.1%,其中70%落地湖北。

  试点效果让人惊喜,如今,这一改革已在全省铺开。

  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也在释放着“催化剂”力量:每年新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20家以上,促成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

  科技创新活力在湖北竞相迸发。近5年,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节节攀高,从37%上升到65%。

  今年7月1日,新版《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正式实施,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赋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创新滋养着生机勃勃的荆楚大地。

  海纳百川,聚势向前。

  “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的湖北,正加快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原载7月1日《湖北日报》)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