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董晟
美观的外立面、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停车位……走进沙市中心城区的老街道,一排排崭新的城市面貌映入眼帘。
“实施小区改造后,房子焕新了,环境变美了!”谈及中心城区旧街道发生的喜人变化,居民们由衷地称赞。
令人欣喜的变化,始于沙市区中心城区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近年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能,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中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作为监督发力点,有力推动改造工程廉洁高效开展,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多措并举 收集问题明重点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复杂,要实现精准监督推动解决问题,离不开前期广泛细致的调研收集。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下沉开展流动接访活动,收集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反映和困难诉求,对老旧小区改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重点问题开展全过程专项监督。
同时,区纪委监委发动中心城区6个街道61名监察信息员,深入35个老旧小区,通过实地勘查、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20余次,收集“改造质量不达标”“信息公开不到位”等5类重点问题30余条,形成“察民情访民意问题清单”。
“在收集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联合宣传、环保、审计等部门组成5个专项监督小组对供水、排污、防汛等地下管网运行维护情况开展专项排查,列出污水管网堵塞、排污管塌陷等具体问题,为下一步推动解决打下坚实基础。”区监委委员江珂说。
“能不能增加点健身器材,方便居民锻炼?”“小区内的树木遮光,能否改造时一并修剪?”改造过程中,群众的诉求多种多样。为有效收集居民诉求,区纪委监委创新运用智慧监督手段,向居民群众积极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群众的诉求只需用“指尖”提交到监督平台就能反馈到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区纪委监委跟进督促限期解决。
今年以来,通过广泛收集问题,监督推动问题整改160个,让民生改造工程更加贴近民意、顺应民心。
找准关键 精准派单治难点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仅影响施工改造的实际效果,还侵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纪委监委较真碰硬,监督聚焦关键点,紧盯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选准突破口。
停车难一直是老旧小区的痛点。针对老旧小区车位设置不合理问题,区纪委监委下发工作提示函,督促区城管执法局合理设置停车位数量,全区共新增停车位120余个。
“小区改造后,重新规划了停车位,车位比之前好找多了。”居民胡先生说。
今年4月,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在实地监督检查解放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发现,部分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缓慢,背后可能存在相关主管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区纪委监委进一步联合区住建局、区城管执法局“把脉问诊”,又发现崇文街道凤台社区存在线网改造工程飞线乱架、施工垃圾清理不及时、竣工验收流于形式等问题。经调查,涉事工作人员万某等人存在对群众合理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敷衍、久拖不决等问题,万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采取“派单监督+动态监管”方式,向住建、城管等单位精准派发任务清单18份,督促相关单位对照任务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并对改造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问责处理11人。
以制促建 着眼长效疏堵点
近期,中山街道植物园社区内沟井盖铺设工程正在进行。
“每天进出都能看到小区的改造进度公示牌,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居民向维告诉中山街道纪检监察干部,在小区改造初期,由于居民和施工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曾发生小区公共设施损坏、影响居民出行等问题,引发居民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
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难点痛点,区纪委监委推动出台《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其中明确规定了包括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项目造价、资金使用以及居民自治小组名单等在内的信息公开内容,居民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争议和质疑越来越少,工程改造越来越顺畅。
为真正把小区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将居民的合理需求,融入制度重塑。由街道纪工委、小区监委会、社区网格员组成的“1+1+1”联动机制,登门入户了解群众心声,在施工单位、社区与居民之间搭建沟通桥梁。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入户走访60余次,采纳群众代表提出治理建议15条,实现监督与治理同频共振。
小区“硬环境”改善了,管理制度“软环境”也要跟上。区纪委监委结合群众代表治理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和小区建立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奖补方案》《老旧小区居民公约》等制度27项,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效提升了小区治理能力。
目前,随着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沙市区156个老旧小区已完成改造任务92.3%,完工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9%。
“老旧小区改造好了,居民才能安心舒心。我们将继续跟进监督,推动解决一批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