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调研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等工作就是总书记心中始终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从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到赴全国各省市的考察调研讲话,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到出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从大型节庆日讲话到涉及青年教育等专项讲话,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和指示。
四年来,长江大学“‘信·荆楚’湖北籍共产党员英雄模范书信整理研究”团队坚持做“寻信人”,收集发掘、抢救性保护,将散落各地如珍珠般的书信串成精美的项链;做“解信人”,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挖掘红色书信的时代价值;做“传信人”,发挥思政专业优势,唤醒红色书信的育人价值,以小切口、传正能量、扬主旋律。团队先后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特等奖,2023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团队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金奖……2024年8月3日,团队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四年来共被主流权威媒体宣传报道近百次。
“信·荆楚”扎根荆楚大地,涵养了家国情怀。湖北省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国有名可考的烈士有370余万人,湖北就有70万,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荆州也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全国三大苏区湖北有两个,其中一个就在荆州。因此,开发与利用荆楚红色书信资源,挖掘省市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势在必行。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信·荆楚”以红色书信为媒,带领学生大兴调查研究,通过人物读懂历史,透过书信品味荆楚,可以涵养学生追寻英模足迹,留鄂兴荆的家国情怀。基于此,2023年4月15日《信·荆州:荆州共产党员英雄模范书信整理研究》决策咨询报告受到荆州市委领导的肯定性签批。11月14日荆州市专门召开了“信·荆州”红色寻访活动总结暨研讨会。《红色书信中的统战智慧》成功获批“湖北省文化统战十佳精品课”。加入荆州市社科联“荆津乐道”社科专家公益宣讲团,在地方党政干部培训班、中小学校、社区农村开展沉浸式、情景式党史宣教,实现“信”火相传。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大学在引领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可以有所作为。
“信·荆楚”聚焦湖北书信,填补了研究空白。目前少数省份在本土红色书信研究领域较为领先,但大多仅以收录家书提供阅读为便,并未对书信作出详细解读。有的学者只收录全国范围内有名的红色书信,并非分地域开展专题研究。湖北以“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闻名于世并写入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必然存在着大量散落于民间的红色书信。搜集湖北省红色书信并解读、撰写调研报告、出版书信研究著作,不仅有效填补了学界目前尚无湖北籍红色书信系统研究和著作书籍的空白,而且我们的研究联系湖北区域文化,立足于挖掘共性价值,致力于在红色书信中凝练“湖北精神”。基于此,长江大学已形成了红色书信研究方向,已完成红色书信研究课题3项,立项在研3项。公开出版研究著作1部《信·荆楚:湖北儿女笔下的红色追寻》,撰写完成近两万字的《信·荆楚——湖北籍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百封书信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3篇。上报的2篇调研(决策咨询)报告分别被中央办公厅和湖北省委办公厅单篇采用。
“信·荆楚”贯通三个课堂,实现了五育并举。基于研究成果,长江大学面向第一课堂,在全校开设了一门校本特色思政课《信·荆楚》,将围绕信、忠、爱、仁、诚、义、孝、廉8个主题,向学生们解读红色书信。提取红色书信中的相关育人元素融入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如“品读红色书信、感悟纪律力量”“红色书信中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主题党日活动不仅在校内有影响,还吸引了荆州联通公司和荆州一医党委前来观摩。面向第二课堂举办了“红色荆楚、信火相传”读信分享会和社会实践活动;面向第三课堂,推出红色书信解读宣传展示的短视频和图文等。
长途跋涉寻信是德育、体育和劳育的体现;运用理论解信是智育和美育的过程;赴校内外传信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载体。目前,长江大学初步形成了湖北红色书信“寻解传”三位一体五育并举的三课堂贯通育人模式。
“信·荆楚”矢志铸魂育人,成就了双向奔赴。“信·荆楚”不满足于做书斋里的学问,既在网络空间和旧书市场“文献淘珠”,又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到广大农村、革命老区,到博物馆、档案馆,到英模旧居、繁华都市,同基层群众和专家学者、与党员干部交流宣传、询问请教。全方位历练了师生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2024年暑假,师生们来到北京和山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档案馆等全国最顶级的8家场馆调研寻信,所到之处社会反响很好,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四年来,除集体获得3项国奖和5项省奖外,学生们普遍获得了成长:核心骨干成员全部入党,5名成员保送或考取985和一本高校研究生,1名成员到英国杜伦大学读研。46人次担任校、院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干部,13人次担任学生组织负责人。四年来,团队成员共获国省市校院各级奖励266人次。2名学生骨干分别获评“十佳之星”和“十佳大学生”。这正是个人与集体成长共赢的双向奔赴,是青年大学生告慰英模、以优异成绩“回信”,赓续红色基因的真实写照。
中央有号召,省市有资源,长大有行动。未来,我们将持续深耕“信·荆楚”,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事业进行到底,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凝心铸魂!
(作者系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