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4版:石首新闻 PDF版下载

版面: 石首新闻

高基庙镇持续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

“头雁领航”,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本报讯(通讯员曾添)近年来,高基庙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激发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为核心,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头雁”群体,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强化村级领导力量,在全镇范围内构建起“头雁领航、群雁奋飞、雏雁丰翼、归雁反哺”的生动局面,为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该镇14个村(社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29万元。

  头雁领航,锻造坚强核心,破解“不会干”难题。该镇党委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理念,全方位、多渠道建强“头雁”队伍。组织10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等地开展“他山之石行”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千万工程”等先进经验,让书记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将外地成功经验转化为本地发展实际行动。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培训计划,邀请农村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为村党组织书记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新方法、新技能,明确发展路径。建立“南大门思享”“南大门慧坛”等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党组织书记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村级工作创新发展。通过多方式育强“头雁”队伍,“头雁”们充分提升了“领航”能力,先后为高基庙镇取得了多项荣誉,桥堰堤村支部委员会荣获2023年度荆州市“红旗党支部”称号。

  群雁奋飞,激发队伍活力,破解“不想干”难题。为确保“头雁”队伍能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该镇党委坚持“宽严并济”管理理念,在管理上既给予压力,又提供动力,激发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该镇党委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号工程”,村党组书记通过定期督查、擂台比武等形式,让村干部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促使他们依托本地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模式。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镇党委注重关心关爱村干部的成长和生活。通过实施村干部公积金和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择优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等举措,让村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认可,从而更加安心、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雏雁丰翼,厚植人才根基,破解“无人干”难题。该镇党委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链条、多角度培育“雏雁”队伍。依托村“两委”换届选举,大力选拔年轻有为、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村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截至目前,该镇共有“85后”党支部书记3人,“85后”村“两委”及后备干部45人,年轻干部的积极参与,大大提升了乡村振兴的实力。全面储备人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确保每个村至少有2名后备干部储备,通过定向培养、轮岗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为村级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该镇积极开展村“两委”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工程,鼓励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截至目前,全镇村(社区)“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中,年轻干部的学历提升率达92%。

  归雁反哺,汇聚乡贤力量,升腾“能干事”气场。该镇党委积极利用乡贤资

  源,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引导等措施,吸引在外务工党员、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投资。截至目前,该镇已吸引4家企业落户,“归雁经济”不断壮大。建立乡贤人才库和发展顾问制度,聘任14名村(社区)荣誉书记、67名镇村两级发展顾问,全镇5个村实现村企结对。在乡贤能人的带动下,一批批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归,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该镇还以鄂南湘北跨省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号召湖北湖南乡贤共同筹资打造“五一广场”、上津湖小镇等特色网红打卡地。同时,外地乡贤们心系家乡发展,在防汛紧要关头主动捐钱捐物,和家乡人民共护江河安澜。

  “通过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构建‘头雁领航、群雁奋飞、雏雁丰翼、归雁反哺’的雁阵效应,不仅有效解决了村级发展中的人才短缺、动力不足等问题,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高基庙镇党委书记刘琼说,该镇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镇接续奋斗。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