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红拴
在诗歌的广袤天地里,罗明生的诗集《邀一个稻草人同行》宛如一颗具有独特个性而璀璨的星星闪耀着。这本诗集像是一幅由众多色彩斑斓的画卷拼接而成的艺术长卷,每一首诗都是那画卷中的一抹独特的色彩,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诗意、饱含深情的世界。
作为一个来自于矿山的诗人,自然资源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早已融入了罗明生的血液,于是,诗集收录的诗歌,自然也就将地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交融作为主调,作为作者诗写的旋律。
诗集的第一辑“水边的长鼓舞”就如同展开一幅瑶乡的山水画卷。像《水边的长鼓舞》这样的诗,不仅仅是对一种舞蹈的描述,更是将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而《瑶乡的白露》一诗,则巧妙地捕捉到了瑶乡节气中的白露这一时刻,白露如同瑶乡大地上的一颗晶莹的珍珠,凝结着地域的气候特征和独特的美感。
再看第三辑的“一群白鹭从海面飞过”,此时的诗人把视角转向了大海。《飞鱼》一诗展现出大海充满生机又神秘的一面,飞鱼跃出海面的那一瞬间,是生命对自由的渴望,是大海孕育的灵动与活力。
在这部诗集里,处处都流淌着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丰富的情感。在《我的秋风,只铺就金黄》中,诗人站在秋分时节的田野上,把秋风比作一酝酒,田野醉了,醉出了各种美好的姿态。而在《玉兰花开》里,玉兰花在风尘沦落的湖水边盛开,它的盛开仿佛是一种生命的坚持与抗争。
从情感的角度看,诗集里既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如《故乡的炊烟》,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是故乡的标志,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又有对孤独旅程的感慨,像《孤旅》,诗人在孤独的旅程中对生命、对世界有着独特的观察与思考。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看,罗明生的诗歌有着他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一色的羽毛是白云的颜色,包裹身体过去的苦难与丑陋”,简单的语句却能深刻地描绘出白鹭羽毛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内涵。他善于运用意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稻草人的意象贯穿诗集,成为农耕文明与现代社会连接的一个重要纽带;白鹭的意象则象征着自由、纯洁和对平等生存权力的追求。
在诗歌的结构上,无论是组诗还是单首诗,都有着清晰的脉络。以组诗为例,每一组诗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像第一辑“水边的长鼓舞”围绕瑶乡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各个单首诗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共同构建起瑶乡独特的诗意世界。同时,诗人在诗歌的节奏把握上也很有技巧,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有诗歌的韵律之美,又不失现代诗歌的自由灵动。
这本诗集在艺术价值上是多元的。它既是对地域文化、农耕文明的深度挖掘与诗意呈现,又是对现代生活、生命感悟的真诚表达。它让我们看到了瑶乡的山水、大海的波澜、农耕文明的印记、现代农村的发展,更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对世界的热爱与思考。
最后,我想单独说说诗集中的那首《与稻草人同行》,这首作品发表在2021年10月17日的《工人日报》。此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稻草人的哲思与生命的共鸣,宛如一首轻柔而深邃的生命之歌。诗中,诗人邀稻草人同行去讨论生命平等,这一构思独特而充满诗意。稻草人,本是田野间的守望者,它看似没有生命,却见证着万物的生长与消逝。“有时,为了另一种繁荣/选择枯萎自己”,这几句诗赋予了稻草人一种牺牲与奉献的精神,它的枯萎并非终结,而是为了成就田野里的其他生命,这是对生命平等和轮回的深刻诠释。诗人不去纠结季节里的胜败兴衰、生死得失,在这滚滚红尘中,万物纷纭,文韬武略的较量又怎能定出永恒的王者。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评判标准的豁达。我们身处复杂的世界,常常为名利争斗,然而在大自然的宏大视野里,这些都显得渺小而短暂。站在食物链顶端享受丰盛之后与稻草人握别,走进田野播种生命的轮回。这是一种回归本真的姿态,从喧嚣的世俗回归到宁静的田野,从追求物质的丰盛回归到对生命本质的尊重与延续。这首诗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让读者沉浸在对生命、平等和自然的深深思考之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过心灵。这也许就是诗人选《与稻草人同行》作为这本诗集名字的缘由吧。
应作者之邀写此短文,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