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链式发展 厚植经济发展新动能
招商引资蓄势发力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合同投资总额800亿元。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2个,仙鹤新材料6条生产线投入运行,正峰再生资源(一期)即将建成投产,光大管道全面开工,锅圈欢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累计向上争取项目344个、资金46.87亿元。
科技创新聚势突破
申报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2家,申报目标任务完成率居荆州第一。
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总数突破80家。
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初见成效,入驻企业400家,累计发布需求320项。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减95.2%,一网通办比例达100%,新增125个“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事项。
数字政务门牌、简易事项“智能办”等做法被省政数局推介。
预计新增减税降费超2亿元,新增经营主体7312家。
聚人兴城、聚力起势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
“双集中”发展示范先行
累计吸引1.2万余人向城区集中,城镇化率提高至54.16%,居荆州县市第一。
77家规上工业企业落户园区,3585亩城镇低效用地实现开发利用。
城市面貌绽放新颜
192个老旧小区改造春节前可完成,建成公园和小游园47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4平方米,居全省前列。
交通路网顺畅便捷
完成港口规划文本编制。滨湖东路等3条道路完工通车。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2.9公里。完成智慧交通信息化项目一期建设。
兴业富民、景美人和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60家,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家。
建成西兰花基地2万亩、鸭蛙稻基地5万亩、果蔬基地1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3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40万亩。
小龙虾产量居全国县域前十。
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统筹资金2.96亿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连续六年荣获省级考评“好”等次。
高基庙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大垸镇域经济考核居荆州市二类乡镇第一,天字号村、长安村入选湖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生态优先、点绿成金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绿化造林1.9万亩。
连续15年举办长江大保护增殖放流活动。
麋鹿、江豚分别增至3800余头、101头。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编制完成《天鹅洲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与湖北文旅集团达成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桃花山旅游季火热出圈,“桃源小镇”通过4A创建景观质量评审。
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1.6%、24.9%。
用心用情、兜牢底线 推动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
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13场,城镇新增就业9713人。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73亿元。
全市范围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实现全免。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32.28%。476家外卖餐饮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连续八年获荆州食品药品安全“优+”县市。
“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平安指数位居省市前列。
统筹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一体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一批“产学研用”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落地。
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绿色工厂1家。
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42个重点技改项目按期达效,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重点培育沅和科技、路奇仕科技等31个2000万以上增长点。
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
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统筹扩大有效投资与强化要素保障,一体推进项目建设提速
提升招商质效
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合同投资总额800亿元以上。
全力争资争项
围绕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争取到位中省预算内资金26亿元。推进东升新材等59个亿元以
上项目早日开工,完成澄明食品等47个项目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等129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统筹促进财税增长和深化节约提效,一体推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组建城发集团,力争信用评级提升至AA。支持金开投公司打造园区开发综合运营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全生命周期业务“一站式”服务,打响“小豚帮办”品牌。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
巩固拓展“双集中”试点成果
启动33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南岳山路等保障性租赁住房。
争创全国特殊教育示范区、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快打造全省一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
全力建设江汉平原最美县城
优化城市蓝绿空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新建新能源充电桩280个。
优化中央城、建设路、衣铺街等核心商圈业态结构和布局,打造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加快推进强县工程
新建10.38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以上。
培优做强“玉石首”品牌,力争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值突破百亿。
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每个乡镇建设5个农业产业示范点,建成3个“小田并大田”改革示范点。
统筹文化生态保护和资源价值转化,一体推进县域绿色低碳转型
不断深化流域综合治理
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守护一江碧水东流。
持续开展上津湖等水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天鹅湖生态补水排水及水循环体系建设,谋划争取洞庭湖区四河堤防二期加固项目。
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走马岭展陈馆开放,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推动博物馆、群艺馆等主阵地提档升级,新建一批“小而美”文体活动空间。
加快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
全力打造天鹅洲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九队湖畔等田园综合体。
高标准举办桃花山旅游季、长江超级半程马拉松等文旅体活动。
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千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