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宗璇 卢成海 特约记者 潘健兴 通讯员 罗艳
春风拂过荆江之畔,涌起奋进的力量。作为守护江汉平原百姓健康的主力军,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下文简称“荆州二医”)以“党建铸魂、清风立院、创新强基”为引领,将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融入每一项医疗服务、每一次改革创新、每一份民生关切。从党建引领下的风清气正,到医疗质量的精益提升;从护理服务的人文温度,到国际合作的创新探索。百年二医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打造新时代的清廉医院、奏响新时代的医改强音,在健康荆州建设征程中留下坚实足迹。
党建铸魂 红色引擎强根基 清风正气润民心
在荆州二医,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纲领。医院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红色引擎”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党建+医疗”“党建+服务”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院发展优势,为医疗服务注入“红色基因”。
刀刃向内转作风,提质增效强担当。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荆州二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廉政警示教育为“清醒剂”,以干部作风整治周会为“加油站”,推动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在整治过程中,医院刀刃向内,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如今,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指尖监督零距离,医患沟通更顺畅。畅通监督渠道,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将患者呼声听在耳中、记在心中、落在实处,全力解决患者的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2024年底,荆州二医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投诉建议“码”上办工作机制。
患者、群众和职工只需扫码,就能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医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专人跟进、限时办结,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首季度收集患者诉求28件,件件在周会上“红脸出汗”,办结满意率100%。
55岁的患者张先生便是“码”上办的受益者之一。由于长期失眠,张先生每周都要到医院开药。以前门诊大厅的智能终端机有限,遇到人多的时候他只好到人工窗口排队。在“码”上办投诉后,医院很快增加了新设备。“现在提建议就像点外卖一样便捷!”张先生点赞如今有效的沟通和处理机制。这种“指尖上的监督”,不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更架起了医患沟通的“连心桥”。
清渠洁岸践初心,乡村振兴显作为。荆州二医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清洁家园、清渠洁岸”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院领导定期走访乡村振兴联络点白水村,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红色基因融血脉,淬火砺剑铸忠魂。前不久,荆州二医机关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到监利市周老嘴镇柳直荀烈士纪念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镌刻着历史印记的烈士雕像前,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沉浸式体验革命斗争史,这是医院"红色铸魂"的生动缩影。“实景课堂+思想淬炼”的教育模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守护健康的磅礴力量。
医疗提质 生命至上践初心 精医强技护安康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荆州二医以“2025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监督考核等多方面发力,筑牢医疗安全防线。医院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通过持续改进,医院的医疗质量显著提升,患者安全感和信任度不断增强。
质量筑基,严把安全生命线。在病历管理上,荆州二医坚持“严”字当头。制定严格的病历书写规范和评价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开展病历质量评比活动。同时,建立病历内涵质量提升长效机制,通过专家点评、案例分析等方式,推动病历书写从“规范”向“优质”升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面对疑难危重症患者,由老年医学科、内科、外科、介入血管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通过联合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一站式”诊疗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疗资源,让患者无需辗转科室,就能获得精准高效的治疗。许多濒临绝境的患者,在跨学科团队的努力下重获新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赞誉。
手术室管理关乎患者生命安全。2025年第一季度,荆州二医推出首台手术“九点划刀”专项督查,通过优化流程、加强协调,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对于高风险手术,医院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制定应急预案;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万无一失;术后提供个性化康复指导,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从病历书写的“毫米标准”到手术室的“九点划刀”规范,从跨学科会诊的“专家会战”到危急重症的“绿色通道”,“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精密齿轮驱动着诊疗水平持续攀升,彰显着医者仁心的专业厚度。
智慧互认,便民减负见真情。在医疗改革浪潮中,荆州二医积极响应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政策,让患者少跑腿、少花钱。医院梳理出79个检验项目、59个检查项目纳入互认范围,如同拆除“信息孤岛”的桥梁。今年以来,已实现互认检查1748余项、检验2892余项,惠及2785人次。特别是在急性胸痛、卒中救治中,基层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的无缝衔接,为危重患者抢回“黄金救治时间”。这项改革不仅节省74.5万元医疗支出,更在生死竞速中跑出“荆州加速度”。
三月下旬,一位突发急腹症的患者,被紧急从基层医院转诊至荆州二医。由于患者在基层医院已及时完成腹部CT等相关检查,且结果符合互认标准,荆州二医的医生直接依据这些结果,迅速制定出治疗方案,省去了重复检查的时间。在分秒必争的急危重症救治中,这宝贵的时间为患者的及时救治赢得了先机,最终成功转危为安。家属感慨:“互认政策不仅省钱,更救了命!”
大爱无疆,特殊群体有医靠。除了日常诊疗,在荆州市医疗保障体系中,荆州二医始终坚守使命,积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作为荆州市退役军人伤残鉴定和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定点单位,医院发挥专业优势,为退役军人和工伤患者提供科学、公正的评定服务,切实维护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开辟的“三无人员救治通道”成为城市温暖的注脚,严格执行“先抢救后付费”原则,打造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一站式服务模式。在道路交通事故伤者救治中,高效推进救助基金申请,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彰显公立医院的为民情怀。
今年来,退役军人伤残评定“绿色窗口”让27名老兵感受到尊崇荣光;工伤鉴定“一站式服务”为180余名劳动者筑牢权益屏障;近10名流浪人员在“先救治后结算”政策下重获健康尊严……这些数字背后,是公立医院守护民生底线的坚定承诺。
护理服务 身心并护显仁术 温暖情怀润无声
在荆州二医,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人文关怀的传递。护理团队秉承“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理念,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护理服务体系。
精准服务树品牌。荆州二医护理团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制定规范的教学培训手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优化护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措施,助力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同时,医院积极筹备开展糖尿病足/伤口护理门诊、围产期保健/盆底康复等护理专科门诊,推动专科护理服务向标准化、同质化迈进,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升专科护理品牌影响力。还通过服务协作标兵评选、职业礼仪风采大赛等以赛促建,树立了优质服务标杆,激励全院护理人员对标提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助力医院人文品牌建设。
质控网络筑防线。为确保护理质量,荆州二医构建了“科室自查—片区互查—护理部专项督查”三级质控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这个体系下,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的质量管理格局。
疗愈心灵“千千结”。心理护理专科门诊是荆州二医护理服务的一大特色。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疾病,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15岁的晓妍(化名)因学业压力出现焦虑情绪,抗拒上学。心理护理团队通过专业评估,为她制定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组织团体辅导。在同伴的鼓励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晓妍逐渐走出阴霾,重返校园。
像晓妍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肺癌患者老陈积极对抗病魔、准妈妈小敏(化名)战胜孕期抑郁的故事,谱写着“身心同治”的动人篇章。
今年1—3月,心理护理专科门诊服务患者28人次,满意度达98%,真正实现了“身心并护”。
管理创新 数智改革增动能 国际交流拓视野
面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课题,荆州二医以改革创新破题,用开放合作赋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数智转型培育“新动能”。行政楼会议室里,第6期行政人员数字化培训正在进行。全年12期的系统培训计划,旨在打造“数智型”管理团队。这是医院“学习年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实现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通过人工智能行政培训,提升行政人员信息化素养和办公效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际合作绘就“新蓝图”。国际合作是荆州二医发展的新引擎。1月,法国爱默智商务代表团到访,双方围绕中法认知障碍医养示范中心项目展开深入交流,在技术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此次交流标志着荆州二医在探索国际化医养结合模式上迈出重要一步。3月的新开发银行考察活动中,医院通过专题汇报、案例展示及实地参观,向国际机构全方位呈现了项目在诊疗技术整合、智慧养老场景应用及跨学科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获得高度评价。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国际影响力,更为引入高端医疗资源、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站在新起点,荆州二医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荆州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当清风正气充盈每个角落,当仁心仁术温暖每颗心灵,荆州二医用实际行动证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