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思楫 通讯员 黄松
盛夏时节,走进江陵县熊河镇新明村的璨育家庭农场,阳光照耀下的稻虾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熟练地起虾、选虾、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农场负责人陈高飞操纵着植保无人机在一旁的水稻田上空匀速飞行,药雾如细雨般均匀洒落。这位曾在外闯荡10年的85后新农人,如今,管理着200亩稻虾共作基地,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陈高飞在外地务工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社会阅历。随着父母年事已高、孩子也需要照料,回乡发展的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
近年来,江陵县出台“新农人培育十条”,从土地流转、金融贷款到电商销售提供全链条支持,吸引了不少人返乡创业。
“看到家乡政策越来越好,下定决心回家发展,投身农业。”2021年,陈高飞放下深圳的物流工作,毅然返乡,决定创办家庭农场。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首先面临的难题是土地流转。“有些村民不信任我,觉得年轻人种田是瞎折腾。”陈高飞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优先雇佣流转土地的村民,最终整合了120亩零散耕地,“那段时候,皮肤晒得脱皮,但看到稻苗挺过来了,觉得值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陈高飞的“家底”并不丰厚,资金短缺成了最大难题。他迎难而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逐步解决了资金问题。
2022年5月23日,陈高飞的农场——江陵县璨育家庭农场正式成立,主要从事粮食标准化种植和养殖生产。
作为江陵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一,这个农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让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陈高飞积极参加江陵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逐渐掌握了收割机、旋耕机、植保机等多种农机的操作技能,从“农业小白”成长为“农机多面手”。
补上了技术短板,陈高飞将各种农机应用到家庭农场的日常生产中,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如今,他的农场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亩产优质稻谷1400斤、油菜籽280斤。
在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陈高飞还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引导42户农户发展种植,种植面积达260亩,并吸纳了47名当地闲置劳动力到农场务工。“这份工作离家近,每天都有活干,工资按时发,真的很满意。”在农场务工的新明村村民李荣茂满足地说。
如今,璨育家庭农场稻虾共作面积已达200亩,全年出售优质油菜籽11.2万斤、优质稻谷56万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15万元。在江陵县就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陈高飞还成功申请了荆州市2024年度“能人返乡”特色创业项目,并获得了江陵县提供的5万元资金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试水电商,把咱们的优质虾稻米卖到全国。”阳光下,这位戴着草帽的85后“农机达人”,正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出令人振奋的现代农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