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公安县毛家港镇竹乡湖村的强禾家庭农场梨园,整齐划一的棚架格外醒目,一个个翠绿的梨果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忙不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我们上市的主要品种是翠玉梨,一般每斤六七元,主要销往广东、深圳等地。”技术员邓德平说。
□ 通讯员 彭荣莉
市场青睐靠的是梨果品质好,好品质则源于绿色种植。邓德平介绍,该家庭农场种植的棚架梨建立了“草—树—肥”生态循环模式,实行深草栽培,不打除草剂、只施农家肥,不仅保障梨果品质安全,更让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
像这样的棚架梨,在毛家港镇共有400余亩。近年来,该镇积极构建“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积极推广“水平棚架”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动棚架梨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全镇已有3个行政村参与种植,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预计今年梨产业总产值可突破600万元。
“我们计划3年内把棚架梨发展成为特级招牌产业。”毛家港镇农办主任彭堃表示,一方面,坚持绿色种植,农业技术骨干挨家挨户蹲点指导,另一方面,坚持科技驱动,积极谋划棚架梨产业升级,让每一颗梨果都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