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郑文刚 韩俊康)日前,乡村的田野上,水稻、大豆、玉米等传统作物正在茁壮生长。在秦市乡张公垱村的一片旱田里,一株株翠绿的禾苗正悄然挺立,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在张公垱村的旱田里,成片的高粱苗已长至20厘米高,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77岁的种植户张俊穿梭其间,为幼苗施撒复合肥,也为来年的丰收播撒希望。
该村种植户张俊介绍,高粱在任何土质都可以种,亩产可达750公斤左右。这块田是新近开垦出来的,土壤中杂草种子较多,如果种植常规的大豆,产量难以保障。高粱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能迅速压制杂草生长,从而有效争夺养分,提升产量。
该村大学生村干部助理介绍,新开垦的田地种高粱比种植别的作物产值高,亩产可达300至400公斤。打农药、撒肥都会更简单,现在很多农户,都种上高粱了。目前,张公垱村的高粱种植面积已接近千亩。近年来,张公垱村借助撂荒地整治的契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用工少、见效快的高粱种植模式,并实行统一收购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据了解,秦市乡依托本地传统农业优势,持续推进旱作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湖北省粮油集团,推动高粱规模化种植,采用“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成熟后企业还以保底价统一收购,确保种植户销售渠道稳定、收益有保障。
秦市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秦市乡利用撂荒地整治的时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种植高粱,采用统一收购模式,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