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世勇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我市近期组织开展的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相关内容,以及老年人如何防范网络直播诱惑等,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三大整治方向剑指“坑老”乱象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呈现出高发态势,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金融诈骗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持续强化民生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有效打击老年人保健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年5月开始,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打击药品、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
此次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依法查处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重点查处假借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名义,借助各类论坛、康养旅游、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景和形式,夸大普通商品或服务功效,夸大药品功效疗效,向老年人推销、售卖伪高科技产品、养生理疗产品、保健品、养老服务等行为。依法查处价格欺诈行为,着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依法查处违法广告行为。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发布的药品、保健食品违法广告行为。加强涉及老年人的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严格落实广告审查制度,依法惩处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行为。
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强食品安
全监管,重点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外包装中是否含有虚假内容。坚决遏制非法添加,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严厉查处保健产品外包装上标识标注含有虚假内容的行为;以各类养生、医疗名义为噱头,实施销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药品、保健品或者服务的行为。
警惕新型消费骗局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引流至线上,在网站、平台、小程序等开设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诱导老年人线上下单或线下消费。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
警惕线下引流套路。部分商家以“免费送鸡蛋”“社区义诊”“老年福利会”等线下活动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群,随后在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夸大产品“治疗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心理,诱导购买价格虚高的“神药”“神品”。
警惕话术诱导陷阱。私域直播间常通过封闭场景实施情感营销,如以“亲情关怀”“健康咨询”“专家讲座”等名义,违规使用“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治疗”等用语,或通过宣称“专家推荐”“祖传秘方”“老干部专用”等进行虚假权威背书,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制造消费焦虑,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消费者。
警惕资质信息盲区。购买产品前应查验直播间是否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核查保健食品是否标注“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核查药品是否具备“国药准字”批号。
选择正规平台进行消费。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建议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正规平台和商家进行消费,警惕通过拉群进私域直播间、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交易时注意保存直播录屏、商品链接、支付凭证、客服聊天记录等信息,要求开具正规发票或者收据。签收易碎、贵重物品时,需当场查验外观及基本功能,必要时全程录像。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保健食品仅具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身体不适请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勿因轻信直播宣传延误治疗。如果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通过平台维权通道发起售后申请;如果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
五大举措升级监管效力
为确保养老专项整治落地见效,今年下半年,市场监管部门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加大对老年人保健品虚假宣传、价格违法、违规直销和传销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以“保健”为名推销普通商品、伪高科技产品、养老服务产品等行为,加强直销企业监管,重点查处直销企业、经销商、直销员利用产品招商会、产品推介会、分享表彰会等方式,在推销老年人保健品过程中作夸大或虚假宣传等行为的监管。
加大对涉及老年人保健品广告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主流媒体、网站平台、直播带货、短视频类等广告的监测和排查力度,严查保健品宣称具有疾病治疗功效的内容,防止保健食品“神药”化。坚决查处保健食品、保健产品(含医疗器械)各类违法广告行为。
加大对老年人食品、保健食品的监管力度。重点关注宣称“降压”“治痛风”“降尿酸”等功能的保健食品,重点排查普通食品标签中含有“生物”“医药”“保健”“健康”“高新技术”等字样的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依法查处标签、说明书中含有虚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等内容的违法行为。
加大对老年人用品质量监管力度。重点查处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畅通消费维权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15市场监管热线和平台作用,畅通投诉举报途径,依法及时受理老年人药品、保健品中涉及市场监管职能范围的投诉举报,做到快接、快查、快处、快反馈。
编辑观点:
针对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乱象,我市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直击“坑老骗老”痛点。从线下引流到私域直播,不法分子手段翻新,利用“免费福利”“专家背书”等话术收割老年人信任。监管部门以“查资质、留证据、选平台”九字真言为防骗核心,既严打违法行为,又普及维权知识。呼吁子女多关注长辈消费动态,遇“神药”“秘方”宣传立即核查批号,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守护好父母的养老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