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PDF版下载

版面: 01

荆州智造:从“星星之火”变“满天繁星”


  □ 记者 刘娟 张晶晶 通讯员 杨磊

  当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的机械臂每15秒精准抓取零件,当赛利恩特的AI视觉系统在毫秒间完成零件检测——这些跳动的数字与高效的场景,正是荆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注脚。

  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再度选择荆州,从去年聚焦中小企业的“星星之火”到今年覆盖全制造业的“燎原之势”,这座古城用连续两年承办省级会议的底气,展现着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蜕变。

  智能工厂筑基

  从人工车间到“无人黑灯”的跨越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生产效率的革命性提升。在菲利华石英玻璃的车间里,曾经依赖人工的高温检测岗已被AI视觉系统取代,24小时微米级监控让质量追溯从48小时压缩至30分钟,检测效率提升20%,人为差错率下降40%。这一变化,是荆州智能工厂建设的缩影。

  智翔机械的“5G智能机器人工厂”更具冲击力。数台机械臂按系统指令灵活作业,从零件加工到组装全程自动化。改造后,产能从每月2000件跃升至1.7万件,人力成本直降50%。“以前30人忙不过来的活,现在10人就能轻松应对。”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转型实效。

  赛利恩特石油科技的智能生产线同样亮眼。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故障预警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制造周期得到大幅缩短,生产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3%。企业家负责人直言,“客户凌晨下单,早上就能排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这样的智能场景在荆州遍地开花。全市13家企业跻身工信部5G工厂名录,总数位居全省第一,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9.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9.2%。从“人围着机器转”到“机器按数据动”,荆州制造业完成了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链式协同发力

  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共舞的升级

  单个企业的转型是“点”,产业链的协同才是“面”。在荆州经开区,美的集团搭建的“美云智数”平台像一条数字纽带,串联起124家配套企业,形成“3+124”智能家电产业雁阵——这正是荆州“链式转型”的标杆样本。

  信义工贸是这条产业链上的受益者。依托美的的技术输出和订单倾斜,企业建成5G工厂,贴片精度从0.1毫米提升至0.05毫米,次品率下降60%。“美的派专家驻场指导,还共享数据平台,我们少走了至少3年弯路!”企业负责人说。

  这种协同效应正向更多产业蔓延。汽车零部件领域,恒隆集团通过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将产品供需配型时间从10天缩至10分钟,订单交付率达100%;石油装备行业,赛利恩特的柔性制造系统可同步加工不同品种的产品一次性完成,加工数据实现实时采集并共享。         (下转第2版)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