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顶烈日护粮仓的“田保姆”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 记者 徐峰 陈叶 蒋世薇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连日来,我市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顶着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用专业技术为农民排忧解难。

  近日,记者跟随该中心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定格他们在热浪下守护粮仓的动人场景。

  当日上午8时,江陵县沙岗镇东津村的地表温度已接近38℃。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周登文正带着他的团队,开始高温下的田间调查工作。

  周登文说:“这块试验田展示了6个江汉大米的专有品种,还收集了市场上7个反响较好的品种。目前水稻已到分蘖末期,今天我们主要调查苗数,分品种进行记载。整个分区的13个品种长势不错,病虫害管理前期控制得较好,晒田也晒得比较到位,下面已经裂口,露出白根。我们提醒示范主体可以补水了。”

  上午9时30分,太阳正当顶,刚忙完田间调查的周登文团队,又马不停蹄前往沙岗镇林市村。由于持续高温,这里的一片油后机插中稻田出现问题。农技专家们指导农户采取“昼灌夜排”方式,通过流水降低穗层温度。

  目前,水稻已进入起穗扬花关键阶段,农技专家们提供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一喷多促”等措施。针对高温会导致水稻瘪壳、严重时会造成减产或绝收等问题,农技专家们向农民详细解释,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

  接近正午,农技专家们的衣服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然而,他们却来不及休息,又驱车90多公里,赶到荆州区弥市镇刘桥村,查看当地一块棉花示范田的生长情况。

  据了解,目前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共有30万亩。农技专家提醒广大棉花种植户,在高温天气下,有条件的要进行沟灌和喷灌。同时,采取“一喷多促”措施,将调节剂、叶面肥、加抗温抗逆剂适当加一点杀虫剂进行混合喷施。

  荆州区粮满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其强说:“每次病虫害到了防治的关键时节,农技专家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帮农户指导用药,观察田间苗田长势和病虫害情况。起初,这里小麦的产量为500斤到600斤,但这两年在专家们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去年小麦产量达到980斤。玉米产量以前在800斤左右,去年产量也达到1600多斤。农技专家的指导和服务,带动了我们和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为应对高温,7月5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市出台了荆州市夏季抗高温热害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并通过各种技术推广群、种植服务群、社会组织群,面向社会、各个县市、专业的生产主体进行推广,并成立五个专家组。自7月7日以来,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服务人次已达70多人次,服务的社会化主体有90多家。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卢建新表示,“七八九”是秋粮丰收的关键时期。我市所有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将克服各种困难,把技术传播到每一块田、每一个农户,尽量挽回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造成的损失。

  市农技推广中心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始终扎根基层,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这群默默奉献的农技人,用专业与热忱,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力量。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