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果不慎中招基孔肯雅热怎么办? 近日,专家紧急提醒,不慎中招基孔肯雅热,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不退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经伊蚊传播。专家指出,目前,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治疗是对症支持。安全用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控制发热及疼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诱发出血风险。另外,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和补水,高危人群或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据了解,大多数感染者会在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后3—7天(范围为1—12天)后开始出现症状,以急性发热、关节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热程多为1—7天;关节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其他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