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数据的背后,是荆州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是一个个车间里发生的“智变”——从人工操作到机械臂精准作业,从纸质台账到云端数据调度,技改投资的持续攀升正在将“技术投入”转化为“效率红利”与“成本优势”。
智翔机械打造的“5G智能机器人工厂”,凭借全自动化产线实现零件加工到组装的全程无人干预,再结合云端数据分析优化排产,不仅让月产能从2000件飙升到1.7万件,还使人力成本直降50%。
湖北赛利恩特石油科技借助云平台实现全球订单智能调配,库存周转效率提升40%的同时,年产能也从2万套突破至15万套。
神明汽配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重力浇铸车间”完成改造后,通过显著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优化作业环境,让全产线生产效率跃升30%以上。
技改投资的“乘数效应”,还体现在政策红利的精准落地。
荆州通过“技术专项贷”“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推动有融资需求的22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推荐名单,累计入围72个项目,涉及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贷款需求125亿元,授信合同金额达103亿元;兑现2024年荆州市实施“四大工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1亿元,精准惠及企业200余家次;加大对“科技副总”的支持力度,对省选派到我市的“科技副总”给予一定配套奖励资金;强化制造业中试平台的培育,成发科技湖北省废塑料再生利用中试平台和长江大学湖北省先进光子材料与传感器件中试平台入选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平台入围省级培育公示名单。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正是荆州“23515”现代产业体系中“绿色智能引领工程”的生动实践。
24.5%的技改投资增幅,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产业链韧性的“技术基石”——它让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更具底气,在市场竞争中更有活力,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3%的增速注入了最硬核的“创新动能”。
精准发力优服务
“国外客户急需工程师出境解决技术问题,手续能否尽快办理?”接到企业的紧急来电,市经信局企业发展科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请求加急办理。
短短两天时间,工程师就拿到了出境手续,顺利赶上客户的维修窗口期。这样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事情,在市经信局早已是常态。
看产线、看产品,问需求、问对接。今年以来,全市党员干部深入贯彻“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将素质提升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深入基层、走进车间,为企业打通堵点难点痛点,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提升个人本领。
荆州经开区为解决企业员工出行问题,重新调整10条微循环线路,延伸优化2条常规线路,新增1条常规线路,重点覆盖豉湖路、深圳大道、东方大道等企业聚集区和交通薄弱区域,填补部分区域公交服务空白。
“荆州市惠企直达服务平台”完成功能升级,新增智能问答、惠企政策自动抓取等功能,可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精准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今年初的遍访规上工业企业活动,收集的913条问题里,755条已办结;“鄂融通”平台覆盖面不断扩大,注册企业超5.4万户,授信11.77亿元,放款9.87亿元。服务的速度与温度直接转化为生产的进度与效益,今年上半年,32家企业“由负转正”、重点企业产值波动率不断收窄。
今年来,荆州工业经济以创新为楫、实干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龙头引领驱动的产业升级、智改数转催生的技术赋能、精准服务构筑的环境保障,三者协同发力,既彰显出“23515”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成效,也为荆州这座千年古城注入崭新的时代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