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长付
晚饭后,走出小区去散步,沿着路边的人行道往前走去。走着走着,脚下“嘎吱”一声,踩到一片落叶。弯腰捡起,叶片边缘泛黄,脉络透着干枯。心里不禁一怔,莫不是立秋到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此时的天,白天依旧暑气蒸腾,太阳火辣辣的,但早晚的凉意,如小猫轻挠,提醒着秋天来了。正如民谚所说:“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倘若在老家,就会听到老人们念叨:“立秋了,该贴秋膘喽。”在老家,贴秋膘是立秋的重头戏。小时候,一听立秋,最开心的就是能吃到红烧肉。那时家境一般,平日里难见大块的肉。可立秋这天,母亲定会早早去镇里挑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四方小块,下锅煎至两面金黄,加入酱油小火慢炖。炖到肉软糯入味,筷子轻轻一插即透,香味飘满整个院子,馋得我和弟弟直流口水。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贴秋膘?奶奶告诉我:“经历了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无病也有三分虚。”意思就是经过苦夏,人们胃口欠佳、身体消瘦,立秋吃点好的,把夏天掉的膘补回来。
除了贴秋膘,立秋还有“啃秋”的习俗,不过啃的不只是西瓜。每到立秋这天,奶奶就会准备好西瓜、香瓜、桃等瓜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开鲜红的西瓜、香甜的香瓜,洗净毛茸茸的桃子,大家一起大快朵颐。父亲一边啃着瓜一边对我们说:“立秋啃瓜果,能免除秋燥,小孩子多啃瓜果对牙齿好。”这里面还有个传说,以前有好多人头上长瘌痢,人们去庙里烧香,到民间求药,都无法医治。一筹莫展之时,有个游方道士说,吃西瓜能治疗瘌痢。试过之后,头上的癞痢真的痊愈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立秋吃西瓜的习俗。
立秋这天还有“摸秋”的习俗。夜幕降临后,孩子们会三五成群地去别人家的田园里“摸”瓜果。按照习俗,这天夜里主人家即便看到了也不会驱赶。据说,“摸秋”摸到南瓜,寓意着家中会添男丁;摸到扁豆,则象征着夫妻和睦。这一习俗背后也有故事,相传有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有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我们老家所在的乡村,为了不打扰百姓,深夜便露天扎营。有几个士兵实在太饿,就偷偷去瓜园摘了瓜。主帅得知后准备天明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有村民说“八月摸秋不为偷”,违规的战士因此而获赦免,恰巧那一天立秋,从此就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在老家,还有立秋称人的传统。在屋梁或大树上挂起一杆大秤,大人小孩依次称重,将立秋时称出的体重与立夏时的做对比,观察经过苦夏,体重是增是减,以此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现在立秋依然会称重,只不过大秤换成了电子秤,方便多了。
立秋,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秋声在睡梦中悄然响起,醒来却无处寻觅,满阶梧桐叶在月光下静静躺着,透着秋的静谧与诗意。
一叶落,立秋至。生活越来越好,每到立秋,总会忆起儿时那些与立秋相关的美好习俗。看着街头飘落的叶子,便想起母亲做的红烧肉,一家人围坐啃瓜果的场景,还有那充满趣味的“摸秋”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