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PDF版下载

版面: 01

从“新升隆”的悲歌到陶家坝的硝烟——

血沃洪湖筑长堤 栉风沐雨写荣光


    “新升隆”轮革命烈士纪念园。

  □ 记者 马骁 柯以鹏

  盛夏洪湖,碧波万顷,莲影摇曳,勾勒出水乡泽国的宁静画卷。

  洪湖,这座从战火硝烟与洪魔滔天中走过的城市,在80年前那段烽火岁月里,在这片温婉的水域下,洪湖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不屈的长城,书写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抗敌史诗。

  江涛忠魂:“新升隆”轮的血色午后

  洪湖市燕窝镇,浩渺江畔,“新升隆”轮革命烈士纪念园肃穆矗立。一座8米高的纪念碑刺向青天,碑身镌刻着邓颖超同志手书的题字——“新升隆轮殉难烈士永垂不朽”。这无声的丰碑,默默诉说着一段沉痛而英勇的往事。

  1938年秋,武汉大会战硝烟弥漫。10月22日,创刊仅9个月的《新华日报》接到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周恩来同志的紧急撤离指令。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李克农的带领下,《新华日报》最后一批工作人员、办事处部分人员以及部分难民,共计百余人,租用“新升隆”号客轮,启程溯江而上,驶向重庆。

  “当时转移人数近100人,包括我们党的新闻战士、办事处同志和无辜的平民百姓。”洪湖市委党校副校长廖雪琴表示。次日清晨,轮船航行至洪湖燕子窝水域。深知日军飞机常在白天沿江轰炸,经验丰富的李克农果断下令停泊靠岸,疏散人员进行隐蔽。

  下午3时左右,当人们以为警报解除,陆续返船准备启航之际,四架日军飞机鬼魅般自长江对岸低空掠来,目标直指“新升隆”。

  廖雪琴沉痛地说,船上人员曾试图用被褥等物遮盖可能暴露身份的印刷设备,但凶残的日军飞机俯冲下来,对这艘客轮发动了灭绝性的攻击。

  (下转第2版)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