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荆州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荆州要闻

沙市区积极探索穿透式招投标监管新模式

数智驱动 精准阻断“围串标”行为


  本报讯(记者周蓉 陈丹 通讯员胡希希)为根治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顽疾,近年来,沙市区创新推出穿透式分析比对监管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协同联动、制度护航,推动招投标监管迈入“数智驱动、精准阻断”新阶段。

  沙市区聚力搭建智能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构建起“一企一档+一事一链+一域一图”全景数据库。“一企一档”整合了1911个招标人、2232家招标代理、23021个投标人等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历史交易、信用奖惩等核心信息,形成动态更新的企业画像;“一事一链”关联项目从项目审批、招标公告、评标结果到履约验收的24个环节全流程数据,实现交易轨迹可追溯;“一域一图”则可视化呈现区域交易热度、预警风险分布、行业占比等关键指标,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借助“荆盾”系统构建异常行为实时识别AI模型,依法设置47处风险预警点,触发预警后会自动推送至监管部门,实现智能标记与处置闭环。今年以来,已处置风险预警8件,让隐性利益链和暗箱操作在数据阳光下无所遁形。

  该区还以“数据互通为基础、线索互认为关键、处置互动为核心”,创新构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深度融合的协同体系,打通行政执法、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14个行政监督部门数据通道,建立全区招标投标执法人员“一个库”,凝聚跨域治理合力,78名执法人员已全部进驻。同时,建立“线索推送—联合核查—结果反馈—信用关联”的闭环处置流程,形成“一处预警、全域响应,一地失信、处处受限”的协同治理格局,实现从“分散执法”向“协同共治”转变,持续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此外,该区建立围串标常态化监管体系,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招投标活动全流程。标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区内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100%对招标文件开展此项审查;标中探索快速纠错机制,建立由招标人直接向交易平台申请的评标错误快速纠正机制,将纠错时限由30天压缩至48小时内,有效减少评标纠错的制度性审查流程和实地交流跑腿等时间性成本;标后创新开展履约评价,探索“节点评价+年度评价+完工评价”,延伸招标投标评价链条体系,坚持“评后公示+年度公示”,强化信用管理,激发工程承包人履约内生动力。

  沙市区还优化举报投诉“全程网办”服务,实现诉求提交、材料受理、转办移送、进度督办、结果反馈及公开等6个环节全程线上闭环。依托“三荆”系统开展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以制度刚性护航市场公平。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