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佘海艳 通讯员 周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荆州,一场以整治“两违四乱”(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为核心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正如春风化雨,为市场主体注入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我市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的重点,创新执法方式、优化监管机制,有效破解曾经困扰企业的“检查多、罚款重、标准乱”等问题,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量。
破局——
从“三天一查”到“无事不扰”
翻开我市某重点化工企业的迎检记录本,2组数据的对比格外醒目:
作为涉及水、气、土壤等多领域污染防治的重点监管单位,且因毗邻居民区而信访投诉频发。该企业2023年上半年共接受省市县生态环境行政检查54次,平均每3天就要迎接一次检查;而到2025年上半年,检查次数已大幅降至22次,同比下降59%。
“检查频次明显减少,让我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环保治理和生产经营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一显著变化源于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的整改举措——通过推行“执法检查年度计划”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该机制在全市推广后,全市生态环境领域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1%,企业迎检负担大幅减轻。
2025年,我市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双随机抽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共发起部门检查任务356个,部门联合任务353个。部门联合检查任务占比达到99.16%。检查企业236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2.3%,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