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PDF版下载

版面: 01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在铭记历史中勇毅前行


  □ 本报评论员 曹歌

  80年前,荆州这片土地上曾烽火连天,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侵略的长城;80年后,硝烟散尽,但那些血与火的故事仍在松滋的石碑、洪湖的浪涛中回响。近日,本报推出“寻访抗战英雄地”专栏,以8篇深度纪实报道串联起荆州的抗战记忆——从松滋牛长岭的将士丰碑到公安藕池的“池西堡垒”;从石首桃花山的游击火种到监利白螺的血色机场;从沙市青杨巷的地下据点到洪湖“新升隆”的悲壮沉没,再到江陵郝穴抗战纪念园和荆州古城的抗战印记。这些报道不仅是讴歌荆州儿女抵御外侮中展现出来的抗战精神,更是对当下荆州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烛照。

  在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147”总体发展思路的背景下,这些抗战记忆正是凝聚共识、砥砺奋进的精神资源。全会强调“突出提能级、优质效、增动力、强功能”,而抗战精神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荆州当下发展亟需的内生动力。产业升级中的创新突破、乡村振兴中的实干担当、城市更新中的攻坚克难……都需要从历史中汲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贺炳炎将军独臂擎天的魄力、池西游击大队在敌后灵活作战的智慧、洪湖军民百折不挠的韧性,无不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生动启示。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让这些报道超越了简单的纪念意义,成为激励城市前行的精神火炬。

  当我们在江陵抗战纪念园敬献鲜花时,是缅怀,更是承诺;当我们在监利飞虎队村聆听故事时,是追忆,更是传承;当我们在沙市青杨巷触摸斑驳砖墙时,是感触,更是接力。抗战精神早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城市的血脉与呼吸——它体现在企业家攻坚克难的创新实践中,映照在渔民守护一湖清水的执着坚守里,绽放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蓝图上……

  在争做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征程上,抗战记忆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永不熄灭的火种。它们照亮产业转型的探索之路,温暖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激励城市更新的攻坚现场。红色基因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正在奏响新时代的奋进交响曲——每一个产业项目的落地,都是对先烈奋斗精神的延续;每一处生态保护的成果,都是对家园守护誓言的践行;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推进,都是对为民初心的坚守。

  既要传承英雄血脉,更要续写发展传奇! 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让历史记忆化作前行力量,荆州的每一次跨越都是经济的增长,更是精神的升华。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纪念——让过去的荣光,照亮未来征程;让抗战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