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辉文
古代的士大夫,似乎政绩观念不算很浓郁,流连山水风流辗转者不少,袁宏道也算是个典型。他于万历二十年应进士第并进而开始其仕宦游历生涯后,从来没有耽误过山水游历、诗文酬答。
至于中郎是否到过武汉市新洲区之道观河,现有证据尚无法证明,但是在他的散文中,曾用生动传神的性灵笔法描绘了“倒灌河”。在题为《识张幼于惠泉诗后》的文章中,中郎说了一段关于“倒灌河”水的趣事,读后令人“不觉绝倒”。“余友麻城邱长孺东游吴会,载惠山泉三十坛之团风。长孺先归,命仆辈担回。仆辈恶其重也,随倾于江。至倒灌河,始取山泉水盈之。长孺不知,矜重甚。次日,即邀城中诸好事尝水。诸好事如期皆来,团坐斋中,甚有喜色。出尊取磁瓯,盛少许,递相议,然后饮之,嗅玩经时,始细嚼咽下,喉中汩汩有声。乃相视而叹曰:‘美哉水也!非长孺高兴,吾辈此生何缘得饮此水!’皆叹羡不置而去。半月后,诸仆相争,互发其私事……”至此,使用“倒灌河”泉水偷梁换柱以替代惠山名泉,真相大白。
麻城、团风是位于今天新洲周边的县市,“倒灌河”即现今之道观河。清光绪《黄冈县志》记载:“道观河,源自大崎山,西南流为高家河,折而北为倒灌河,即道观河(此地有紫霞寺道观因名)”。虽说当时诸好事者和名流喝的是道观河泉水,但看来根本无法辨识其与惠山名泉的高下。
如今,道观河已经是武汉市新洲区的重要旅游景点。道观河水仍然千古不倦地由东向西“倒行逆施”着,好山奇水自是令人流连忘返。而道观之泉水,吾知之者并不多。唯其西南保安寨森林公园景区竹木茂盛的山脚下,至今仍有一泓如镜,曰龙泉圣井,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行文至此,笔者斗胆一猜,当年邱长孺所喝的泉水,或取于此井哉? 反正以我对于道观河的熟悉程度和踏访密度,除龙泉圣井之外,至今别无它踪。今天的游客不妨循道观河景区的保安寨拾级而上,至仰山寺前,即可找到此井。有时正当游人如获至宝诧异之际,仰山寺老衲多半会闻声而出:“喝了我这个泉水呀,男的英俊,女的漂亮,细伢聪明,老人长寿。”说罢,游人争相品尝,行有余力者更是取水装瓶,恨不能更多搬运家中。这个泉水如此受人钟爱,或许实力不输于惠山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