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特别报道

红色管家 架起邻里连心桥

    □记者熊丹通讯员周慧琼

    在沙市区解放街道十方庵社区,经常会看到一群忙碌的老姨爹、老姨妈们,他们有着一个响亮的称号——十方庵社区“红色管家”。

    “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自从有了‘红色管家’,楼栋变干净了,居民维护小区卫生更积极了,不文明行为也少了。”十方庵社区居民刘阿姨感慨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满意的笑容。

    自从有了楼栋长的“加盟”,社区的人手变“多”了,耳朵变“灵”了,脚步变“快”了,在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路上,让社区服务变得有精度,更有温度,也时刻传递着浓浓的邻里关爱之情。

    神电宿舍的楼栋长赵长珍,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身为楼栋长的她,群众经验丰富,擅啃“硬骨头”,巧解“疙瘩事”,被称为社区的“纠纷调解”小能手。疫情当前,她第一时间站出来,同社区的网格员一起摸排、走访住户信息,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得知社区需要人员值守卡口,她马不停蹄前往值守点,扫码测温、讲解政策,一守就是一天。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她辛苦,让她休息一下,她却总说:“社区工作人员最辛苦,我们这一点辛苦不算什么。”

    房管宿舍的楼栋长李玉娥,被称作“政策宣传”小达人,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门儿清”的优势,让疫情防控宣传时时在线。在社区开展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工作中,李玉娥通过电话、小喇叭、微信群等方式,有序引导居民按序排队检测,普及疫情相关信息。“之前都是打电话问社区,现在楼栋长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最新政策,还能在线咨询,既方便又快捷。”微信群里的网友说,自从加了微信群,李阿姨负责的楼栋微信群就成了防疫宣传的“掌中宝”,让居民更有归属感。

    水泥厂宿舍的楼栋长沈性龙,被称作社区的“政策宣传”小达人。沈姨爹老伴双目失明,家里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人包办。即使这样,在社区招募楼栋长时,沈姨爹还是主动报了名。“小区主干道照明不足,有必要完善一下。”一次晚饭后散步,沈姨爹心里犯起了嘀咕。随后他主动征求楼栋居民意见,提出具体方案,并反馈至社区,目前他所在的片区已完成路灯亮化工程。“作为一名党员,为群众服务、为组织分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沈姨爹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不是社区工作者,却在疫情一线留下最美的逆行背影;他们不再年轻,却依然热心公益事业;他们退而不休,却坚持在社区的舞台上发挥余热。十方庵社区的楼栋长们深入践行“五共”理念,不断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彩。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