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解慧通讯员邹丹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中央财政项目“守护明天”的支持下,11月10日,荆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荆州市文星中学、荆州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育与心理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融合为了每一个孩子”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社会氛围。 据悉,该活动旨在更好地倾听孩子们的呼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师生氛围,为留守儿童送去关怀和温暖。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活动当天,文星中学1-3年级留守儿童、德育处全体老师参加了活动,并在欢快的游戏中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活动现场,为了快速让大家熟悉起来,志愿者拿出写有“守护明天、合力监护、快乐成长”字样的牌子,并将每个字拆分成均等的三份,然后分发给每个人。每位老师随机领取最中间的牌子,同学们领取两端牌子。 “开始!”随着一声号令,老师和同学们赶紧满场寻找自己的队友。在“拼字”游戏中,12支队伍很快产生,每支队伍由“1名老师+2名学生”组成。 随后社工通过形象的例子和宣传折页,从现代儿童观、儿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儿童权利保护原则三个层面,跟孩子们分享了儿童权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知晓了国家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切实防范危害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接着,为了更好促进儿童之间、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社工设计了“你追我敢童心童趣”“合心守护童心万里”“携手同行三人两足”等相互配合的趣味游戏。 “加油、加油……”现场,呐喊声、欢呼声绵延不断。即使在烈日下,孩子们还是精神饱满,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组内的作用,互相配合。有的成员摔倒了又爬起来,坚持到终点,完成了比赛。整个活动气氛热烈,老师、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久违的笑脸。 “今天玩得很开心,特别是揪尾巴游戏环节,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今天自己也体验了一次,确实很好玩。”文星中学四(1)班刘梓萌兴奋地说。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看到了平日里站在讲台前的老师们的另一面风采,老师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欢呼雀跃。 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代倩表示,此次活动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是一项身体锻炼和情感升华双赢的活动。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关爱,促进广大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让“点亮儿童未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和责任。 “我平时经常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学会团队合作,有助于孩子们更好的成长。”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育与心理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四学生吴洁告诉记者,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很有活力,自己跟他们一起玩得也很开心。 “我今天过得很开心,希望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开心。”“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今天孩子们的笑脸刻在了我的心里,希望他们一直开心,笑着过好每一天,也希望社会多一些对他们的关爱。”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在五颜六色的纸上写下自己美好的愿望,然后将怀着梦想的纸飞机放飞出去。 “3、2、1,让梦想起飞!”伴随着话音落下,孩子们放飞的不仅是梦想,也是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最后,工作人员给每个孩子送上了牛奶、面包、水果,文具等爱心物资。 本次活动以世界儿童日为契机,以强化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为主线,提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社会氛围。 “这样的活动不仅孩子们玩得开心,老师们也很开心,以后学校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在文星中学副校长刘礼昆看来,此次活动拉近了老师和孩子的距离,通过游戏的形式让老师和孩子心与心走得更近。孩子们需要老师及全社会的关爱,而关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来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滋润心灵,合力监护,共同成长的目的。 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 “守护明天”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儿童保护项目,这也是我市2022年唯一一个获得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该项目将重点对象定位为农村留守儿童,对监护缺失、监护失当情形的未成年人,通过小组活动及个案辅导,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情绪支持和养育技巧指导。目的在于促使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得到改善,情绪问题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能力提升;亲子沟通更为有效,家庭监护能力得到提升,服务地区留守儿童流浪现象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据悉,今年7月初,该项目在沙市区红门路小学设立项目点,启动“守护明天”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假期开展项目调研、个案辅导、小组活动、课业辅导、抚育指导、困境援助方面的服务,了解服务地区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1月10日,为迎接世界儿童日的到来,该项目走进文星中学,为孩子们送去爱心物资和欢乐。 下一步,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将联合社区、医院、监狱、家庭等资源,从学校、家庭、司法、网络、社会、政府等六大板块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通过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活动,不断拓展安全成长、安全发展的覆盖范围,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平安伞。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施行 明确学校保护职责 2021年6月1日,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主持下教育部签发第50号教育部令,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方面,系统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明确”:明确学校保护职责、明确专项保护制度、明确学校管理要求、明确保护工作机制、明确支持监督措施。 2021年9月1日,《规定》正式施行,全面构建了学校保护制度体系,让未成年人在学校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 一起来看看《规定》都有哪些内容吧 第六条学校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得因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统称家长)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情况等歧视学生或者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第七条学校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在校期间人身安全。学校不得组织、安排学生从事抢险救灾、参与危险性工作,不得安排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及其他不宜学生参加的活动。 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情形严重的,应当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或者变相开除学生,不得以长期停课、劝退等方式,剥夺学生在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权利;对转入专门学校的学生,应当保留学籍,原决定机关决定转回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 义务教育学校应当落实学籍管理制度,健全辍学或者休学、长期请假学生的报告备案制度,对辍学学生应当及时进行劝返,劝返无效的,应当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学校接到关于学生欺凌报告的,应当立即开展调查,认为可能构成欺凌的,应当及时提交学生欺凌治理组织认定和处置,并通知相关学生的家长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认定构成欺凌的,应当对实施或者参与欺凌行为的学生作出教育惩戒或者纪律处分,并对其家长提出加强管教的要求,必要时,可以由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训导、教育。 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等严重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不同学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应当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联合调查机制,进行认定和处理。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完善安全、卫生、食品等管理制度,提供符合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制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极端天气和 意外伤害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组织必要的演练。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当对校园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预防和制止教职工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师德规范禁止的行为。学校及教职工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利用管理学生的职务便利或者招生考试、评奖评优、推荐评价等机会,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索取、收受财物或者接受宴请、其他利益;(二)以牟取利益为目的,向学生推销或者要求、指定学生购买特定辅导书、练习册等教辅材料或者其他商品、服务;(三)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与校外机构、个人合作向学生提供其他有偿服务;(四)诱导、组织或者要求学生及其家长登录特定经营性网站,参与视频直播、网络购物、网络投票、刷票等活动;(五)非法提供、泄露学生信息或者利用所掌握的学生信息牟取利益;(六)其他利用管理学生的职权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学校要树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利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健康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