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人物

甘辉芳:
奔忙在困境儿童中的“甘妈妈”

    □记者安娇姣通讯员董浩

    《好人甘辉芳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在“甘儿女”心中,“甘妈妈”从来都信守承诺:小到送一支红笔,大到带他们到方特游玩……只要是孩子们许下的微心愿,她从来都尽力满足。可这次,说着“陪他们慢慢长大”的“甘妈妈”却食言了。

    “甘儿子”让人为之动容

    公安县埠河镇西流村的常坤(化名)迟迟不敢将“甘妈妈”离世的噩耗告诉儿子小豪。几天来,过往的场景和声音不停地在他脑海中切换。

    2021年正月初十,清晨,常坤换上一套干净整洁的衣服,站在家门口盼着“城里的亲戚们”。

    听说甘辉芳和蓝丝带志愿者们要来他家吃“团年饭”,常坤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宿没睡好觉。

    “妈妈!”儿子小豪的一声呼唤,让人为之动容。甘辉芳心头一股暖流涌动,一把抱住

    这个挂在她心尖上的“甘儿子”。

    她蓦然想起2017年初夏第一次见这对父子的场景。门缝里露出一大一小两张脏兮兮的脸,还有两双充满惊恐和敌视的眼睛。年久失修的房屋,风化严重的瓦片,四处飞舞的细沙,地上、床上、桌上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黑黢黢的2双筷子和3个碗便是唯一的家当。甘辉芳看见眼前的一切,心揪成了一团。

    小豪母亲在他3岁时离家出走,残缺的家庭让他患上自闭症,直到9岁都还不会说话。一见生人,他就吓得哇哇直叫,赶紧关紧门窗。

    “四步走”帮他们脱贫摘帽

    甘辉芳从一朋友处得知这户贫困家庭情况后,就立即带着协会志愿者来做家访。回家后,她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要走进这个家庭,就必须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一定要让他们脱贫摘帽!”次日,甘辉芳组织召开协会理事会,并针对常坤、小豪制定“四步走”的帮扶计划。

    第一步“结亲”。从一次次吃闭门羹,到主动向她们打开家门,甘辉芳带领志愿者们用真心诚意感动了常坤。

    第二步“助学”。“蓝丝带”四处奔波联络,

    帮助小豪走进公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爱心妈妈们教导他整理物品,教导他与人沟通。小豪开口说的第一个音节就是“mā”,妈!

    第三步“筑窝”。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7月,一栋宽敞明亮的瓦房拔地而起,屋内物品齐备,父子俩的新家落成了。

    第四步“就业”。蓝丝带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龚德才让常坤在自己经营的农庄工作。龚德才心贴心开导,手把手示范,常坤认真学、仔细悟。3年多时间,常坤家的存款就达到了9万余元,父子俩的生活走入了正轨。

    “甘儿女”们心里永远有个牵挂

    “甘妈妈”走了,那群。

    上小学的司马,手捧“甘妈妈”留给他最后的礼物,一件新棉衣,反复摩挲。在他眼中,“甘妈妈”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他。

    上高中的宇诗,接到爷爷打来的电话后,祖孙俩在电波两端泣不成声。“甘妈妈”许诺送她上大学的承诺,永远不能兑现了。

    上大学的晓雯,接到协会副秘书长高桂的视频电话,伤心不已。“甘妈妈,高中毕业时,你说我是‘蓝丝带’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叮嘱我要把这份大爱传递下去,你还没有看到呢!”

    读者高峰说,她用真心真情真爱,为儿童和老人撑起一片天。她用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用涓滴小爱凝聚人间大爱。一个人、一个团队温暖了一座城,引领了新风尚,给社会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大爱如潮守护希望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甘辉芳用不变初心书写无私大爱,所迸发出的强大能量,影响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

    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了一座城。她将一个人的力量裂变成“蓝丝带”千万份的能量,并转化为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平凡的故事总能给人向善的力量。“蓝丝带”不仅是一条爱的纽带,也是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帮扶弱势群体的渠道,更是身处困境中的人们“希望之灯”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