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征宇 万众期待中,央视四套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之《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终于开播了,作为一位生活在荆州7年的新荆州人而言,我特别好奇,这回又会以什么样的视角展示古城之美,孕育怎样浓厚的乡愁。事实证明,当我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完第一集后,内心竟然泛起了别样的思绪,古城、文化、乡愁、记忆,万千滋味涌上心头。 荆州古城包蕴了这里的人们太多情感,从古城墙到博物馆,从洋码头到万寿塔,一步一景一文化,一砖一石一千年。当我们每天走在熟悉的街道,吃一碗平淡滋味的早堂面,看一眼沧桑变化的古城墙,时光就是这样缓缓溜走,不着痕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文化并不需要高高挂起,远远观望,它最大的魅力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一群人,一座城,一段乡愁,体味的就是文化,难忘的更是文化。 纪录片将历史与现实糅合,以几位老荆州人的口吻缓缓展开,仿佛穿越时间,但细细品后,这就是荆州的风采、荆州人的生活方式。浦士培老先生八十有余,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声如洪钟,荆州三千年的历史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他几十年如一日精研荆州文化,令人高山仰止。张世春先生细数荆州古城历史变迁,遥想当年关公筑城壮举,城墙虽然历经时光的冲刷,但关公在荆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却从未改变。还有宰相之杰张居正,自幼立下宏志,拯王朝于欲倒,救万民于水火。灿烂辉煌的荆州文化,流传 至今,既是老祖宗的庇佑,更是当代人焚膏继晷的守护。吴顺清先生刻苦钻研,深沉执着地守护着流传千年的传奇珍宝,丝绸的光华得以重现,这就是荆州的铁肩道义,千古不灭。 镜头高高低低,古城生息如常。对于外地人而言,或许这只是几百集纪录片中的若干片段,但是对于每一个荆州人而言,这是日常生活的地方,这是出生成长的地方,不管走到哪里,牵绊的永远是家门口面馆的那一碗油厚码肥的早堂面。青石板路留下了年少的身影,小院落里那一块早已蒙尘的小门板,记录下当年母亲多少期许,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做人做事,理应如此,谆谆教导,造就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的非凡成就。观看到此,心中涌动的早已不是高与低的评判,而是被那古城孕育的万千乡愁所 打动。谁不曾少年,就算远走千里万里,母亲那一声声叮咛,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刻,总能如期想起,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纪录片播出的这几天正值荆州两会召开,在政协联组发言时,市委书记何光中指出,“荆州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灿烂,荆州人爱读书,懂文化,我们应当珍惜我们的文化。”他还说,“我们的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每个市民都是这个生命体的细胞,我们应当爱护它,守护它。”是啊!正因为文化浓郁,所以乡愁才显得特别深厚,正因为历史悠久,所以责任才特别重大。珍惜这一座充满荣光的城市,将这城市的文化传承不息,让城市生命体焕发勃勃生机,这是我们今天应当担起的道义与责任。 读《》有感 □王振东 这篇短文情真意切,浓缩了一位新荆州人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浓烈的挚爱!凝聚了一位年轻文化学者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荆州是楚先人的故都,是三国演义的灵魂所在,更是荆州人的荆州。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禹划九州始有荆,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在这片热土上留下数不清的传奇,惊艳世人,世代相传。创造了比肩古希腊文明的楚文化;塑造了为华夏子孙朝拜的武圣关帝;孕育了大明首辅张居正……… 如何弘扬传承荆州先人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为今用?如何跨越从荆州文化到文化荆州的层峦叠嶂?这既是一个战略课题,也更是时代赋予当代荆州人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绘就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