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7版:07

倾情讲好“荆州故事”

  □陈礼荣

  对于我们这些退休已逾10年的人来说,1月12、13日都是个习以为常的平凡日子;若要说它有什么特异之处,挺多也就是其日期的个位数和周二、周三相叠,不致于想不起哪天利用周末该去三岔路菜市场采购一点时令蔬菜。但是,于荆州市民而言,这两天不说刻骨铭心、永志不忘,但它们却因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七季中,由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制作出的一部纪录片《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而令荆州人倍感骄傲与幸福。

  《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拍得真好,它不仅以闳阔大气、徐疾有致的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出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神奇壮美、灵秀嫣致的水乡神韵,更以一个个鲜活生动、摇曳多姿的“荆州故事”,显现出千百年来荆楚儿女那英杰辈出、壮我中华的豪迈气概。其中,有“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与蜀汉大将关羽和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也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回旋加速器与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还有32年如一日、花费大半生心血发明了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的荆州人郑启湘,以及市井民生中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普通人家等。其尤为可贵的是,它通过声画协调、影音同步的生动影像,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出荆楚儿女那求真务实、勇于担当,“能扛事儿,不怕事儿”且又无私奉献、执著坚韧的大江大河般雄健气魄与群体品格。

  其实,这部片子是2019年夏秋之后、直至岁末,由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派出以鲁澧同志牵头而组建的一个专业团队专程前来、在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的热情支持与全力配合下所精心制作出来的;临近疫情步步紧逼,编导蔡梅竹的腿脚受了伤还在鲁澧等负责同志的扶持下拄拐杖进京、在中央电视台完成它的最终制作。作为一部《记住乡愁》专题纪录片《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原本应在2020年元旦之后便与全国观众见面的,后因湖北疫情日甚一日地严峻起来,有关方面不得不采取变通办法,延至今年元旦后播出。

  古往今来,中国的古九州当下作为地名尚留存于世者,仅余扬、荆、徐三处,其他如冀、兖、青、豫、雍、益等州的地名,皆与今天的人间且离且远。从地理学的视阈予以察考,荆州之称,经历了由区域名(《禹贡》称:荆及衡阳为荆州;相当于新中国中南大行政区的数省区域)、监察区名(西汉置十三剌使州部监察区)、国家二级行政区名(汉置荆州牧)、府名(明、两朝承唐宋旧制,置第三级行政区上荆南府、亦称荆州府)、专署名(新中国成立后,置国民政府第四、七专员公署为荆州地区级行

  政公署),作为省派出机构;直至省辖市市,实可谓“沥尽黄沙始到金”。这正如所言:“神禹导川,始奠荆州。楚人筚路蓝缕,为神州天下开拓出南中国的广袤疆域;三国争战伐谋,取荆州成就了华夏文明的丰富遗产。黄金水道从雪原冰川一路闯荡而来,只是过了荆州之后,才营造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富庶与丰满。荆州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它古往今来不知牵动过多少炎黄子孙的无尽思念和眷恋深情。”

  《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以其固有特色,不能不令人感受到古荆州的恢弘大气、功冠盖天下;新荆州的隽逸俊秀、美不胜收。

  作为这部电视专题纪录片曾经的普通参与者,我个人曾一度并不与闻——主要是因为此前多年间高强度、高频度的脑力劳动,已经严重地损伤了我神经系统的中枢调控机能(它已不受人和意志主观控制,再加上夜间血压不稳,为力求健康安稳地度过晚年岁月,我遵医嘱久亦不问世事);所以,当最初接到有关领导同志的电话通知后,我一则据实禀告;再则力荐几位同道友人参与其事,本人则只是从微信等自媒体上了解一下它的动向或进程。到了去年9月间,鲁澧同志又专程约我和浦士培老先生去他下榻的临时住所谈谈。为此,我深为感动:一则浦老80多岁的人还在为此事辛勤奔走;他老人家于我而言,是老师、是长辈,在他面前,我怎敢言老?再则鲁澧和蔡梅竹等这批省里来的专家组诸同志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为讲好“荆州故事”而忘我奋斗、努力拼搏的感人精神,确实是深深打动了我。

  从此往后,我开始投身于这项工作。曾记得,摄制组于其间有好几次中途派车护送我回家测量血压、补充服药;而这些可敬的人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重走一遍”(意谓从主持人直到司机、亦即全部工作人员再度返工),他们中间却从无人曾经略有怨言……但无论如何,几个月的艰辛劳作,终于坚持下来了。我曾亲眼所见,为了捕捉一个最能展示荆州风情的镜头,他们不耻下问,多次找本土资深摄影家杨维康、全庆成和黄安平诸师友垂询;有时为了拍下理想的画面,他们死抠每个细节,一个镜头拍六七遍都很正常——他们对专题纪录片的追求,那可真是很专业!由此,这才成就了《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今天播出而在观众中引发的成功。

  “荆州故事”,是我们荆州人所特有的精神及文化财富。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讲好属于各自的这段故事。

  总而言之,荆州是我们的固有家园——在当今天下方圆九州,我们唯有万众一心、“铁肩担家国”,肩负起自己所担当的使命,我们的明天,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