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0版:辉煌十三五-荆州区成就巡礼

第A010版:辉煌十三五-荆州区成就巡礼

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幸福的美丽弥市
——荆州区弥市镇“十三五”发展纪实

    荆州区弥市镇位于虎渡河畔,东与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相距5公里,南与公安接壤,西与松滋相邻,北临长江,省道沙刘公路横穿境内。

    宽敞畅通的乡村公路、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现代化的蔬菜产业园、多彩绚丽的玫瑰园、文化深厚的虎桥酒庄……“十三五”期间,弥市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激情奋进、共谱华彩,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奔小康,绘就了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弥市镇全貌

    2020年荆州区农民丰收节在弥市镇举行

    多彩绚丽的荆州玫瑰园

    双马村干净宽敞的道路

    虎渡河生态农业基地鸟瞰

  发展生态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添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业才能实现我们农村地区永续发展。”弥市镇党委书记胡庆海深有感触地说道。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弥市镇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农村经营市场主体,一批生态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投资1.2亿元、占地1100亩的荆州玫瑰园成为休闲旅游好去处;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380亩的虎渡河生态蔬菜产业园,成为生态产业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

  弥市镇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引能人归巢返乡,回报桑梓带民富。在外打拼多年的肖运国、肖运刚俩兄弟怀揣乡情返回弥市镇创业,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

  “建成生态蔬菜产业园,就是要为居民提供无公害蔬菜,让大家吃得放心。同时也能为家乡乡亲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稳定收入。”虎渡河生态蔬菜产业园总经理肖运刚说。目前产业园主营业务为生态农作物种植,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将粪便发酵处理后当做肥料进行绿色果蔬种植,让土壤能得到不断改良,持续提高农产品品质。

  现在,产业园与荆松一级公路连通了,交通更加便捷,每天来到这里采购无公害蔬菜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荆州玫瑰园,记者见到一些工人正在为玫瑰园除杂草、修剪枝叶,为来年开花做准备,因为冬季是玫瑰树最为重要的管理时段。据荆州玫瑰园负责人刘锐介绍,一般5月是玫瑰花最佳观赏期,这个时候的玫瑰园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吸引不少荆州本地及周边的游客前来观赏。

  近两年,玫瑰园不断扩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种植、就业、增收。65岁的村民靳良凤在玫瑰园打工,她说,“我们在这做事,时间很自由,做一天算一天的工钱,像我们这么大年纪外出打工都没人要。”

  在刘锐的带领下,玫瑰园建成了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品种研发、艺术展示、文化交流、生态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科技示范园,固定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用工高峰期用工人数可达100余人。玫瑰园也为弥市镇的乡村旅游增添新动能,自建成开园迎客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多万元。

  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奔向小康

  2020年,弥市镇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离不开致富带头人的“领跑”。

  45岁的杨勇是弥市镇弥市村村民,读中学时无意中引爆废弃雷管,双手被炸伤成为重度残疾人。不折不屈的他靠着这一双残疾的手,不但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了一方乡亲走出贫困,走向新生活。

  2014年,杨勇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项目考察、专家咨询、市场调查,帮扶人建议他种植半夏。杨勇借钱流转土地50亩,种麦冬、半夏。不料,到收获季节,麦冬市场价格低迷,半夏病死大半。“麦冬卖的钱只够付人工采挖成本,半夏几乎绝收,欠了不少债。”杨勇说,一年辛苦换回教训,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2015年,杨勇申请到了1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把种植半夏的面积扩大到180亩,并成立了家庭农场,还请来中药材种植专家“把脉问诊”。这一年,杨勇纯收入达20多万元。

  “种植半夏能赚钱,我就劝周边的农民都跟着我种,一起增收致富。”杨勇说,现在到家庭农场打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自己富了不能忘了乡亲们。最忙的时候一天雇100多人,支付10800元工资。如今,杨勇种植和交易的半夏达200吨,年纯收入5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杨勇致富后,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炮台村、天保村有10多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还有几十人做起中药材生意,这些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小康生活对他们来说不再是梦。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弥市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扶贫干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筑牢贫困学子“求学梦”、移除贫困就医“绊脚石”、守住贫困住房“安全线”、织密民政兜底“保障网”。2020年全镇共输出因疫情滞留在家贫困劳动力2989人,全镇112个市场主体的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达100%;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去年申报9个产业扶贫项目,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入股分红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增收;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造血”作用。

  弥市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711户、7782人已在去年全部实现脱贫。省级贫困村沿河村、太平桥村也分别于2016年、2019年整村脱贫出列。

  整治人居环境绘制乡村振兴蓝图

  村组公路平坦宽阔,道路两旁花草拥簇,一幢幢农家小院被绿荫环抱,“会说话”的文化墙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近几年,弥市镇攻克难点、打造亮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宜人的环境让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大力整治环境,坚持以“拆违治乱”为重点,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累计拆除各类钢构棚、违建房、一户多基房、僵尸房1766处,面积达5.7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户厕建改6839座,建成农村公厕30座,旅游公厕8座。以双马村、里甲口村为试点,实施“微动力”污水处理项目,探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新模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累计清理沟渠河道20余万米,逐步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持续巩固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成果,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万余吨。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集镇为龙头,全面治理环境污染和各类乱象,统一规范经营门店,改造提升公共设施,实现集镇管理有序。积极谋划实施人民广场、虎渡公园、双龙桥公园、弥市大道等建设改造及荆松一级公路、弥里二级公路绿化亮化工程。按照“一镇一线一村”的示范创建思路,以沙刘省道为主轴,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线。以双马村为试点,通过整治环境、完善设施、打造景观,探索培育集产业美、村庄美、庭院美、人文美、生活美于一体的“五美双马”。去年12月,弥市镇代表荆州区迎接全市乡村振兴暨美丽城镇拉练活动考评并获得优秀等次。

  在双马新苑的大门口,挂着一幅楹联:“一村锦绣声声翠鸟鸣双柳,十里花香习习和风醉马岗”。字里行间,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画卷被徐徐打开,美景尽收眼底,百姓幸福安乐。

  回望来时路,一路高歌一路精彩;砥砺再出发,一路逐梦一路前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弥市镇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型城镇、生态治理“三个示范镇”和荆州城市后花园,加快建成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丽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