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潘世雄 李兆龙(1898—1928),石首市调关镇原斑竹岭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先是在上海党中央工作,后由恽代英介绍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李兆龙在周逸群的领导下,在石首调关镇建立第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地方红色政权。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省著名的工运、农运、军事斗争的三料领袖。 针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国民党采用普遍“清乡”的办法,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 严峻形势下,设在沙市的中共鄂西特委机关被敌侦破,李兆龙不幸被捕牺牲。 查百度及许多的地方党史资料,记载关于李兆龙是如何牺牲的内容基本一致: “5月的一天(后考证为9日),鄂西特委在沙市“四海春”酒楼举行秘密会议时,李兆龙为掩护周逸群脱险,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威武不屈,慷慨就义。” 然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周逸群传(修订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贺龙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等书籍,关于李兆龙是如何被捕牺牲的,则有不同的记载。 《周逸群传(修订本)》载:5月初旬(9日),鄂西特委负责人在沙市解放路刘大巷内的“四海春”酒楼召开秘密会议时,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敌人突袭,特委负责人张计储、魏亮生等不幸被捕。 5月下旬,周逸群闻讯后,立即赶至沙市。周逸群到达沙市,立即与特委幸存的委员曹壮父、组织科主任等研究,组成了临时特委。 不知怎么走漏消息,沙市反动当局严密搜查鄂西临时特委机关,并四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周逸群、李兆龙等人。 不久,特委机关又被敌人发现了。一天,他们正待转移,不料敌人已堵住了大门,李兆龙为了掩护周逸群从后门逃走,挺身出来与敌周旋,不幸被捕牺牲。 特委在李兆龙牺牲后,为保证特委机关的安全,为便于与党中央和省委的联系,将特委机关迁往宜昌。 1929年5月周逸群在《中共鄂西特委关于组织状况的报告》中,较为细致地向党中央说明了鄂西特委机关在沙市被破坏的原因和经过: “特委第一次沙市机关破坏,系地点太久,且不注意自己的行动,被敌人侦悉,致破获两处,牺牲省委关学生(参),特委张计储、魏亮生,CY特委张光杰,江陵县委彭之任、李兆龙、X振青及工人同志七、八人。” 据以上书籍、文件资料中不难看出: 一是1928年鄂西特委机关是两次在沙市遭到国民党破坏,牺牲惨重。 《周逸群传》对李兆龙被捕过程的记载与周逸群给党中央的报告是一致的。 二是李兆龙被捕导致牺牲的地点不是在“四海春”酒楼,而是在特委机关的另一处地点。 三是李兆龙的确是掩护周逸群不幸被捕牺牲的,但很多资料把被捕的地点记载错了。 四是李兆龙当时的党内职务是江陵中心县委书记,不是鄂西特委负责人。鄂西特委与江陵中心县委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国民党在“四海春”酒楼破坏的是鄂西特委非江陵中心县委。 可见,严峻形势下,设在沙市的中共鄂西特委机关被敌侦破后,时任江陵中心县委书记的李兆龙为掩护周逸群脱险不幸被捕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