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邵永成 抓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洪湖是全省农业的重点县市,应立足于农业县市实际,围绕怎样落实和体现“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新型城乡关系的“新”和继续抓实脱贫攻坚的“实”等,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切实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抓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各项工作落实,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抬高洪湖市高质量发展的底板。 为确保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其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应着力抓好“四个衔接”,让贫困群众顺心、舒心、暖心、安心。 一是抓好机制衔接。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洪湖市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三级书记抓扶贫、“一帮一”结对帮扶、县市负责乡镇主抓、部门牵头责任到人、大数据监管等,构建起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一系列责任链条,起到了压石舱作用。这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值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坚持与完善。 二是抓好产业衔接。产业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继续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从而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建立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使贫困群众真正步入小康生活。要充分利用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和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抓好项目衔接。在脱贫攻坚中,洪湖市实施了一大批补短板项目,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群众也感受到了生态好、环境美的美好生活。不可否认,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继续建设和完善脱贫攻坚中实施的补短板项目,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治理,全面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充分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 四是抓好政策衔接。对已经脱贫的村和贫困群众,除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一摘四不摘”工作要求外,应厘清工作思路,调整扶贫工作方式方法,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成常态化支持政策,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继续坚持现行主要的扶贫政策,对出现返贫致贫的,及时实施精准帮扶。同时要推进脱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为少数特殊困难群众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做到不因灾因病和因突发情况致贫返贫。 (作者系洪湖市委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