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荆州要闻

扶贫托起我的梦

  □荆州市扶贫办督察专员代容

  2017年9月担任市扶贫办督察专员后,我平均每年有90多天时间在进村入户,每年走访贫困户250多户,访谈550多人,3年来用脚步丈量荆州市94个乡镇、352个行政村。

  回到家里,老婆望着我跟我开玩笑:长得很接地气,适合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生长。

  我生在山区农村、长在山区农村,喜欢农村的一草一木,更喜欢那里勤劳善良的农民。

  贫困户顽强生活的态度感染我

  监利市河北村熊帮义视力一级残疾,妻子眼睛先天性高度近视、白内障,只能看到一点亮光。就是这样一对夫妇,在武汉市靠给人按摩、扫大街,把儿子培养成研究生。

  接到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夫妻俩把它捧在手里摸了又摸,贴在脸上闻了又闻,捂在胸口暖了又暖。眼睛看不见精彩世界,心里却感到无比亮堂,一条幸福大道直通他们心底。

  74岁的李祖华是监利市网市镇明剅村贫困户,8年前儿子媳妇在前往云南谋生途中发生车祸、双双身亡。现在,爷爷奶奶带着12岁的孙女和10岁的孙子共同生活。

  靠5亩水田养活孙子孙女,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当年,有人建议他们把2岁的孙子送给一个福建人,村支书知道后立即上门制止,避免了骨肉分离。

  随着年龄增大,抚养两个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力不从心,爷爷偶尔嘟哝:“当时,是该把孙子送给福建人的。”

  听到爷爷的话,孙女抱着爷爷哀求:爷爷,不要把弟弟送给别人了,爸爸没有了、妈妈没有了,把弟弟送给别人弟弟也就没有了;家里穷,我把初中读完了就不读书了,跟着别人去打工,挣钱养活你和奶奶。

  面对困难从来不吭一声的庄稼汉子,听完孙女的话泪如雨下,紧紧把孙子孙女揽在怀里,发誓“当牛做马也要把他们抚养成人”。

  贫困家庭的真实故事,时常拨动我的神经,我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也更加坚定我扶贫的信念。

  看见我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加点,妻子可心疼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

  石首市古井口村86岁的李美全是我的帮扶对象,因脑梗中风,生活不能自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常常把我挂在嘴边,说我在驻村期间经常从镇上买来包子馒头请他“过早”,从武当山度假归来给他们夫妻俩各买了一根拐杖,按照他的身高把裤子裁剪得体后送到他手里。

  弥留之际,老人喃喃呼唤我的名字。当我赶到石首市桃花山镇医院时,老人露出惊喜的目光,紧紧抓住我的手,泪水夺眶而出,嘴唇不停嚅动但发不出声来。我读懂了,纵横流淌的泪水是对共产党感激之情的结晶。

  监利市温王村85岁退休老兵王经荣,压把井坏了后吃了5年屋檐水,我前去督办。喝上第一口自来水时,他在电话中给我报喜,要给我三鞠躬。

  2020年9月,我掏出4000元钱,把监利市重阳村7岁和9岁的胡丹妮姐妹俩送到学校后,孩子电话中天籁般的感谢声融化了我的心。70多岁的爷爷含着泪水送给我的大红感谢信,成为我扶贫工作的最高荣誉。

  我把困难群众的赞誉汇集在一起,编织成一件扶贫路上为我遮风挡雨、鼓励我勇往直前的防护服。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脱贫攻坚的新闻节目,妻子感慨:总书记希望天下困难群众脱贫,父母都希望儿女脱单,我也有一个心愿,希望你不要脱发。

  扶贫干部比的不是颜值是作风

  每次调研前,我坚持在家里先备课再入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督查实践中,探索出《国网系统排查问题法》,一改往日入户随机抽查的盲目性。督查之后及时反馈问题清单,便于基层单位整改销号。建立疑难问题台账,39个问题经过跟踪督办已全部整改到位。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期间,休息日我带着妻子到办公室加班,力求让每个问题从措施到效果到佐证都能形成“闭环”。

  去年夏天“一体化”整改期间,正值雨季,为防止城市内涝影响出行、耽误整改工作,我在就近的宾馆住了两个晚上。那段时间,每天都把换洗衣服带在车上,随时准备在宾馆住下。

  我经常跟同事说,从事扶贫工作后,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格局。刚参加工作时,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心中始终装着班上的40多名学生;在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工作时,一心只想为400多名干部职工搞好服务;现在,携手全市40多万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一起向前奔跑,是我最大的梦想。

  诗人杜甫能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鲁迅先生能够“我以我血荐轩辕”,只要贫困群众能过上好日子,贡献自己的几根头发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愿意将自己所有的头发,抛洒在乡村振兴的荆楚大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