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4版:文学副刊

酒杯中的人生况味

  □安频

  喝酒,本来是很风雅的事情,只是被一些醉汉坏了名声而已。李太白的一生与“酒”相伴,留下了很多与“酒”的诗歌和掌故。几年来,读他的酒诗,仿佛闻着一股浓郁的酒香,我忽然悟到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酒了。

  他的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倾倒了无数的英雄好汉,“举杯邀明月”的意境,陶醉了整个人间。在酒国中,李白挥洒自如,不存在受到任何束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洒脱啊!《旧唐书》载:李太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酒、诗、山、水,沉沦与孤傲成就了李白,亦毁了他。可是因酒而成名的李太白,超过了历史上所有酒徒的总和。那些酒徒只是低级趣味,而李太白与酒互相成全,相得益彰。读李太白的诗,往往似乎可以闻到一股酒香,氤氲不散,而又迷醉世人。

  宋太祖坐了江山之后,生怕下面的武将谋反,于是想要从禁军将领手中拿回兵权,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他特地举行了一场酒宴,邀请石守信等禁军将领入席。把酒言欢之时,赵匡胤突然屏退了侍从,向部下们诉起苦来。他说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并不舒服,每天连觉都睡不着,因为怕有人惦记着自己的皇位。石守信等人听出来赵匡胤这是话中有话,意思是在说他们觊觎皇位。于是赶忙向赵匡胤解释,说自己绝对没有二心。赵匡胤当然说自己相信他们,但事情的发展是很多时候无法预测的,谁能保证自己的部下不会将黄袍“加上你身”。主将们听懂了,于是交出了兵权,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这场酒,每个人心里喝得都不是滋味。这场酒宴,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宋代有醉翁,留有《醉翁亭记》。然而他仅仅是神醉,“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这里的一些人便是彻彻底底的形醉了。形醉的人,神情恍惚,趔趔趄趄,胃里翻腾,不可自制。形醉的人,被聪明的人所鄙弃,因为前者会让家人都不高兴。我们喝酒的人必须以酒鬼为戒,重塑形象,活好当下。神醉的人,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不必担心受到家人的责备。

  《毛诗》里有一首《宾之初筵》,现摘一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这首古诗非常生动地描写贵族饮酒败德的丑态。每次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便想起了监利喜欢灌黄汤(说的贪杯之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喝酒的爱好

  李太白喝酒喝出了艺术,而我岂敢与一代文豪伟人相提并论呢。我只是想简简单单谈一下我的故事而已。我的大半生住在监利,这里是出产酒的地方,酒厂与小作坊数不胜数。说到小作坊,忽而回忆起了我的姆妈,她在家里时常用脸盆做糯米麸子酒。对于它的制法,我略知一二。那个时候,姆妈将糯米一蒸,放到盆子里拿酒曲子一撒,用亮(胶)纸盖住以后(那时没有保鲜膜,就用那普通胶纸,管他干净卫生),用烂被子捂上几天。我曾经阴倒(偷偷)偷吃过几口,确实好吃。捂好后叫糯米酒,又叫米酒。多年来,我一直念念不忘。有时到餐馆里吃武汉热干面,还喝用鸡蛋冲的孝感米酒,几块钱,有些惬意,但这种米酒没有过去的那种味、那种情结、那种品质,但至少来说,唤醒了我心中的味道。

  除了米酒是自己酿的。我还喜欢看别人贩酒(这个词是方言词,在吾乡是酿酒的意思)。我们村里有两家槽坊,北口街上有四五家。我经常闻到酒香,便跑去看师傅们贩酒。那个时候没有围腰,抓过一件烂衣服往身上一搭,再用草要子一系,就在灶前用甑蒸。然后把壳子摊到地上,瞬间会闻到高粱味。因为周围是这么一种氛围,所以我从小对酒有一种情谊。

  十几岁时,我喝过一点酒,但不胜酒力。有一次,一个叔叔,带我去别人家,让我尝试着喝一口酒。我只品了一口,便感觉晕晕忽忽的了。那时不兴查什么酒驾,基本上没有机动车。喝酒以后,坐我同桌酒友的手扶拖拉机。他在半路上把车两次滑到沟里去了,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之后想到这情景一直不敢喝酒,在农机五厂当了工人以后,很累,偶尔抿两口酒。那酒很难下咽,因此基本上不敢拼酒。

  曾记得过去大人喝酒,多用酒盅,喝起来不那么快意。现在的人们喝酒,多用大圆酒杯或者高脚杯。有的喝得兴致来了,还用瓷碗喝。我们网市街一个姓冯的邻居酒量很大,每天、每餐都喝酒,估计可以喝一斤左右。在他心情好的时候,会自己炒一碗花生米,然后端着一杯白酒,咪滋咪滋地吃,一吃一喝,无人陪伴,可以喝个把小时,倘使有人陪喝,那可以喝上三四个小时。凡是附近有请客做事的,他赶了人情(给份子钱),都要摸到那里去吃饭。他坐东家那里可以搞一天。有时候,人家的席都散了,他夹一些剩菜,吃得劲流哒,喝得快活极了,最后摇摇晃晃地回去。

  小作坊的土酒比柜台上的精包装酒便宜一点,村里条件好一些的人亦买几斤喝,认为味道比散酒好。喝酒的乐趣在什么地方?对于“什么是好酒”这个问题,我看都只能说一下模糊的“概念”,我却很享受醉后的那种陶然之感。

  喝酒的习俗

  在我们乡下,喝酒的习俗就是斗酒。农村人厚道淳朴,热情好客,三两个人聚在一起吃饭就要斗酒。斗酒的历史源于何处何时,现已无从考据。但斗酒的目的很清楚,一是为了活跃酒桌上的气氛,二是为了联络和加深朋友之间的感情。

  最开始喝酒,哪里有什么好酒呢。只在一个家境好的同学家第一次喝了白酒,他在村里的一个槽坊里打滴(的)酒来的,还是热酒的。按现在的规矩来说,这热酒喝不得。没有勾兑,没有处理,当时喝了上头,脑壳快疼死,几天都不安逸。第二次喝酒,就上档次了,喝的普通瓶装白云边,那时监利粮酒还没有建厂,白云边几十块钱一瓶的,当宝贝供着。第三次是北戴河的一个同学招待我,他在一家宾馆当老总,给我带回来一瓶古井贡酒。他舍不得给别人喝,酒席上喝了大半瓶,其余的给我带回去。后来慢慢上档次了。一次在武汉,一个当老板的朋友招待我喝五粮液,那时几百块钱一瓶,桌上还有茅台酒,却很贵。我没有能力买好酒,偶尔沾别人的光喝回把。四年前去茅台镇办事专门喝茅台,那是镇上的散酒。镇上有很多茅台酒坊,私人搞的。我们餐餐喝,一天两餐酒,快活流哒。有一个朋友的亲戚在茅台酒厂当科长,他让我们看了流水线,还让我们舀着喝了流水线上的一小杯酒。我喝了两口,记忆难忘。

  过去的乡干部,霍(方言,吸)烟喝酒。我刚开始喝酒,主攻啤酒,调入容城后,兼任新洲负责人。那时,新洲是一片荒滩,你不喝酒也不行,时间不好打发。有一次在新洲围堤管理段的江边头,段长留我喝酒,我们决定赌酒。这第一次赌酒,就是这样赌起来的。段长说:“我喝一杯白酒,你喝四瓶啤酒。”当时我没有在意,答应了,不到二十分钟,他很快喝完了。他说,我再喝二两白酒,你再喝五瓶啤酒。我不愿意服输,把五瓶啤酒喝完了。然后我借着酒劲,开着吉普车带他到堤上转,我抖狠说,我们下长江里游泳。那个时候,长江岸边全是沙,没有护坡,踩一踩便崩了岸。那个沙往下面垮啊,芦苇都垮下去了,挺吓人的,有个坡子呈尖嘴状,伸出江岸,很危险。我们借着酒兴偏要在那里下水,但长江波涛汹涌,试了试水,几分钟很快上来了,当时没有轮胎,更没有保险圈。围栏的绳子多,用绳子系在腰里,万一有什么闪失,可以让人拉。我陪他,这也是第一次将绳子系在腰里在长江里游泳,第一次不知那里来的这么大的胆量。有第一回,便有第二回。

  第二次喝酒,跟我一个姓郑的朋友。他不喝啤酒,要喝白酒。喝了一两,没有什么问题,又喝一两,还是没有问题,喝了三两后,他在回去的路上,头撞到树上了,头皮碰破了,幸运的是还没有破相。第三次喝酒出了大事,那是在一个偏远的小村朋友家喝酒,喝了至少半斤以上,最后骑个溜鸡凳子(老式自行车)回家。在路上人不行了,倒在了谷草堆上,在里面嚎啊、呕啊。好在是夏天里,躺在草上睡着了,醒来已是五点钟了,爬起来便跑,回到家里连洗都没洗便睏了,睡得很沉,几天都不舒服。第四次喝酒是最危险的,在一个小餐馆与同事喝急酒。这个人酒量很大,可以喝一瓶。他喝慢酒,我喝急酒。我说,你快点喝,就搞个三杯酒。他说,冇得问题,跟你搞。我是想用急酒把他攻下来,最后两败俱伤,他回去把脑壳碰破了,现在还有伤痕。我回去以后,跟门卫吹牛:“老子今天喝了半斤酒。还能走回来。还可以在你这里坐。”话说完,看看眼睛睁不开了,慢慢歪上楼去,到门口扶着墙了。又过了一会,已经人事不省了。我晓得不行了,一个人开锁,钥匙却扭不动,反转了几次,门开了,进去后门又关上了,我突然倒在地板上睡着了。不久有人找我,打电话也没有人接,他问门卫,门卫说:“安镇长回去了,怎么会没动静?”他就上楼来敲门,但敲不开,打电话还是没有人接。他估计问题很严重,肯定是酒喝多了,不省人事了。于是他找消防大队人员来破门,把我拉到医院里去打针,搞几天才搞好。从此之后,想戒酒,但戒不了,却注意些了,还是继续在喝,牛逼就不敢吹了。

  喝酒的境界

  于我而言,喝酒的最高境界是收藏酒瓶子,这是由喝酒引发的雅趣,也是古人说的“爱屋及乌”了。第一次收酒瓶子是十几年前在湖南的友人王冰接我们吃饭。桌子上有鬼酒,三百多元一瓶,喝完了,我说这瓶子蛮有味。王冰说,这瓶子值几十块钱。我看瓶子做得很精致,便把瓶子拿回来了,瓶子摆了是好看,但是一个不行,还要去收。第二次收了一个茅台酒的瓶子,有一次去上海,我的一个同事请我吃饭,喝了五粮液,便把那瓶子带回来了,这样便养成了爱好。之后就收监利粮酒一个系列的瓶子,至少二三十种。因为当年在容城工作的时候,监利粮酒在五岭村建厂,所以我们经常去那里转哈,每次去那里看新瓶子出来,有时候买个把新瓶子,有时候找他们收一个旧瓶子,这样便收集起来了。四特酒,在江西喝的,瓶子也带回来了,然后去泸州,收了几个酒瓶子。最主要是去山西,参观杏花村酒厂,那里挨着平遥古城、王家大院、阎锡山故居。最后,凡是在某个场合,只要是我没有收集到的瓶子,都要想办法带回来。有一次,我为了要老张的一个高档汾酒瓶子,豁出命去喝酒,差点喝多了。最后老张说,你别这么急,瓶子总会给你的,不要伤了身体。至今为止,收集了三百多个瓶子,各式各套,有差的,有好的,洋的,土的。还有一些企业老板私人定制的纪念酒瓶子,以及老坛酒、枝江酒系列、石花大曲系列、劲酒系列、白云边系列、石首酒系列、黄鹤楼酒系列等等。收瓶子是一种乐趣,但我自己收是有限的,还要委托朋友收。像上次咸宁学院的刘院长,专程把他们喝过的酒瓶带回来送我,我很感动。

  喝酒的文化

  喝酒的传统千百年流传下来,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了。欢欣时喝酒,惆怅时喝酒,聚会时喝酒,孤独时喝酒,失恋时喝酒,结婚时喝交杯酒,结拜时喝酒,蜜月时喝酒,杀猪子喝洗猪酒,孩子满月时喝满月酒……喝酒,有很多菜更好,没有什么菜,有一碟花生米、酱萝卜、盐豌豆,就算是剩余的垃圾菜都可以喝上半天。喝酒,看人的品质,不能盲目贪杯。因为过度饮酒,可能会把家庭搞散,会把朋友关系搞坏,会把屋里钱搞干,会把事业搞败。

  有的人喝酒喝多了,双颊通红,眼神迷离,脑壳是晕的,肚子是鼓的,双手是软的,脖子是香的,讲话是粗的,心里是乱的,浑身是散的。要么吹嘘自己的能力或者“功勋”,要么痛骂自己仇恨的人,要么就在大众场合揭别人的短处,要么诉说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有的人喝着喝着,不知怎么就打起来了,有人劝架还好,没有人劝架的话,要打翻天。这样的人,叫做“酒邪子”。酒邪子的嘴巴子是歪的,还喜欢做鬼脸,背是驼的,走起路来弯起来走。酒邪子借酒壮胆,说话时声音大,怨气大,架子大,等他发泄完了,又像一个憨包,别人喊他,他理也懒理得,一味地装佯。农村有的人生了几个女儿,都嫁出去了,无人做事,于是他心里恼怒没有人帮忙干农活,便借酒消愁,时间长了,被别人称为“酒坛子”。过去,农村里高档酒少,一些人看见后,涎流出来几米还要喝。有的喝的是勾兑酒,他们不计较,反正只要是酒,就往肚子里装。啤酒、红酒、洋酒等各种各样的酒,只要搞得到便喝,喝了胡说八道,人说鬼说,醉倒了躺在地上还说,骂人啊、赌咒啊、抖狠啊,无奇不有。

  监利的早酒文化,在我的印象里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有一种说法,当初有很多监利人在码头做工或者下河挖藕,为了驱寒,自己总会喝一点散酒,吃一碗杂鱼面,再去干活。时间长了,喝早酒的习惯慢慢便流传下来了。

  现在的一些人,坐在桌前,叫上几盘卤的牛骨头、牛筋、牛杂、卤鸡蛋、卤鸭肠、卤鸭掌、卤财鱼等等,蘸蘸辣油,越吃越有味越吃越过瘾。讲究的人,还会点一个火锅,炖什么鸭子、鸡子,再加上一些新鲜的白萝卜,吃起来很解腻。喝酒的人,什么层次的都有。趿拉着拖鞋的搬运工,擤着鼻涕,嘴巴子嚼得巴拉巴拉。他的右手指夹着香烟的壮汉子,一边吹牛,一边喝酒,说到高兴处,手舞足蹈。还有颈项间挂着牛绳子一般粗项链的“大哥”,说话带着鼾声,牙齿上还有残存的金针菇,一边打着酒嗝,一边挖着鼻子,说哪里失了火,哪里死了人。其他人在他话音刚落,便抢着说,抢着吃。吃得快的人,已经点上一根烟了,咬在口里,任凭烟雾与酒精燃烧的烟子一起缭绕,根本不去想什么身体好、环境好、心态好。有的喝到中午了,便去洗浴城按摩,有的人抖起狠来喝,打起赤膊来喝,喝得云里雾里。有钱的人去好一点的洗脚城,穷人子去差一点的洗脚城。脚往盆子里一杵(方言,放),也不管毛巾的干净、鏖糟(脏),躺在沙发上便拉鼾了。有的一困一下午,到下午了,又接着开始喝(搞五餐酒的人都有)。喝得杨树不认得柳树,慢慢歪回去,回去之后,又开始骂人。有时候,澡都没有洗,便开始睡了。酗酒是恶习,但有些人明知却不愿意改变,他们依旧将烟、酒、牌搅在一起。至于一些风骚的女人喝酒,更是媚姿横生了,有的女人性格像汉子,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一口一杯。喝酒的女人,一半是应酬,一半是借酒消愁。喝酒的女人,身上除了一种柔美,还有一种阳刚气。

  有一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酒在中国人的生活里,不可或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酒文化。当喝酒脱离了最初的助兴,“蜕变”成了情感的深与浅、能力的大与小之器,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当酒杯被放在面前,又不得不喝。很多人不喜欢喝酒、不擅长喝酒,但“人在江湖”,又有什么办法呢?

  此时,我又想到2017年在安陆的经历。那里有一座白兆山,我去过多次,在那里读了不少李太白的诗,诸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又如《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故乡。”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酒在这些雄放的诗句中,已不是单纯的酒了,而是成了艺术上的一种象征。李太白借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苦楚,都是情感上的升华。

  伟大的诗人怎么保养自己,我不知道。但我记得监利的一位医生告诉过我喝酒时,不要这么干:一、饿着肚子;二、喝酒后抽烟;三、下酒菜太荤;四、大口喝酒。我用这四样对着自己,发现有三条都中招了,现在每隔一天,我都要搞一点酒喝,我不嗜酒如命,但是必须喝点小酒。对酒还是有一种感情,我不很挑剔,只要不上头,我不讲究。酒文化贯穿在我的生命中,可以说是难舍难分了。它将伴随着我的一生,最后还是要批判酒,因为年纪大了,酒也不能多喝,更不能贪酒,跟别人抖狠喝酒,还是记住孔圣人的一句话吧:“唯酒无量,不及乱。”

  (作者系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3 上一篇